洞門四季常開,不爲關著什麼,只爲隔斷,也是襯托,更是一景

但凡去過蘇州園林,對園中洞門必難以忘懷。

行至“山窮水盡”,跨過洞門必“柳暗花明”。留園一洞門,上書“又一村”,簡直神來之筆。遙想林妹妹,倚門賞花;月洞門後,杜麗娘驚夢……

洞门四季常开,不为关着什么,只为隔断,也是衬托,更是一景

《營造法源》載:“蘇南凡走廊園庭……牆垣上開有空宕,而不裝窗戶者,謂之‘月洞’。凡門戶框宕,全用細清水磚作者,則稱‘門景’。”此“月洞”,正是園林中的洞門。

洞門,通常設在院牆、走廊、亭榭上。雖叫“洞門”,卻無“門”,顯然另一個名字“門洞”更為合理。洞門無門,四季敞開,是隔斷,是襯托,也是一景。

洞門四季常開,不為關著什麼,只為隔斷,也是襯托,更是一景

中式古建講究人意天成,因地制宜,方能借自然之筆。

洞門,大概是個中翹楚。它不僅引導遊覽、溝通空間,且擁有奇蹟般的洞門通透效果,讓人感覺“山重水複疑無路”“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古時,中國大型住宅通常分為東院、西院等,院與院之間的通道便是洞門。園林之中,也廣泛使用洞門,供人觀景、往來。

洞門內斂、含蓄、豐盈,它利用院牆、走廊和亭榭,使園林景緻在洞門後虛實掩映,猶抱琵琶,似露似隱,可見又不可全見,撩撥逛園之人,定要步入洞門,一探門後究竟。

洞門四季常開,不為關著什麼,只為隔斷,也是襯托,更是一景

洞門不僅是一個通道,也是園林的一個景觀。

一牆隔擋之中,突然出現一個洞門,遊園人望去,門內是景,門與四周融為一體,更是一景。

洞門外,是芭蕉臨窗,洞門後,有清荷留池,而洞門,或圓或方,渾然天成。幽然藏匿的景緻如畫,畫中是水荷雲煙的清霧毓靈,是鏡花朦朧的不盡溫柔,是幽篁臨風的蒼勁風骨,是藤樹攀窗的輕曼舒捲……

洞門四季常開,不為關著什麼,只為隔斷,也是襯托,更是一景

有洞門的人家或園林,牆體大都刷白,洞門邊緣處要做一個10釐米寬的裝飾邊,門的下邊或是平口,或做平路,都不設門檻。有時,洞門上方會有一橫向小匾,書寫幾個字,或寓意,或明志。

住宅的洞門,會配幾件隔扇,整日關閉。例如皖南西遞村,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徽派建築的代表,洞門居功至偉。

洞門四季常開,不為關著什麼,只為隔斷,也是襯托,更是一景

回聲空想,寫點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