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記憶l三龍際會,古剎有靈

莆田古代就有“興化十八叢林”之稱,佛教自南北朝時期傳入莆田,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自唐代以來湧現出了20多位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開山祖師、高僧大德,莆田佛教“四大叢林”——南山廣化寺、龜山福清寺、囊山慈壽寺、梅峰光孝寺享有盛譽。

莆田記憶l三龍際會,古剎有靈

仙遊縣“四大叢林”——龍華寺、三會寺、九座寺、會元寺,創建時間早,規模大,文物多,流傳下來的故事還極具傳奇色彩。其中三會寺得名有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三條巨龍會戰於此,後人就稱這裡為“三會”,意為“三龍際會”。

據傳,隋初時北士有一位高僧惟勝法師,從潤州起程,長途跋涉,遍遊八閩。一日來到仙邑廉潔裡境內(今大濟鎮三會村),見此地青山環抱,群峰拱秀,蘭水悠悠,堪稱山清水秀之地。不料正遇上三龍爭鬥,惟勝法師助白龍鎮壓住二龍化成一座小山,命名為"龍山"。唐睿宗景雲年間,惟勝法師在"龍山"前建座大宗林,取名為"龍山三會寺",僧人五百,香火旺盛。

莆田記憶l三龍際會,古剎有靈

三會寺的大雄寶殿極為壯觀,面寬七間,深進三間,中心高度達八米多,殿內屋頂為歇山式造形,藻井毗連,上面彩繪著姿態萬千的飛天樂伎女,整個建築顯得莊嚴渾厚。殿中蓮臺上高坐著新塑的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諸佛像,兩旁的十八羅漢,造型奇特,栩栩如生。

莆田記憶l三龍際會,古剎有靈

三會寺內現存文物甚多,其中有唐宣宗李忱時開鑿的石質水槽,有宋徽宗崇寧三年的石盆,有元成宗大德年間由象田院移來的鐘木鼓,還有元成宗大德九年鑄造的銅鐘,以及明代和尚秋此(號超園)著的《影月集》、清代康熙年間詩僧繹斯著的《東林集》等詩集和清康熙十二年翰林學士黃起有撰寫的重建三會寺碑文等,觸摸這些珍貴文物明顯感到莆田跳動的文脈,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