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爲什麼那麼貴?

用故事講財經

在這裡,只有小故事

但是,你能看到大財經

最近《我不是藥神》上映,許多朋友看完都在為影片打call,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直擊“生不起病”這一沉重的社會現實。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影片主人公原型為陸勇,2002年,34歲的他患上慢粒白血病,先是吃了兩年的瑞士抗癌藥,但一年近30萬的藥費,很快讓原本家境殷實的他無以為繼。不堪重負的他無奈改用印度仿製藥,同時也幫病友代購藥品。2014年,他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起訴,後來近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為他聲援,因並未通過非法代購牟利,最終,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此事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正如電影中,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再追究時說“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臺詞直白樸素,卻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抗癌藥是救命藥,為什麼還那麼貴?其實,研製一款新藥,需要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巨大,許多好藥可謂十年磨一劍。比如瑞士諾華公司,在1997年到2011年間,研發大概花費了836億美元,期間只批准了21款新藥,平均研發成本高達40億美元。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根據相關法規,專利藥保護期限一過,仿製藥就可以合法生產,屆時藥價將遭遇“斷崖式跌落”。為了有動力和資金基礎去研發新藥,藥企必須要在專利期,儘可能多地獲取利潤。目前,抗癌藥的研發如“芯片”一樣,前沿技術一直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國外的專利藥在中國有單獨定價權。藥品出口到中國,要收約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經銷商也要層層加價,到醫院再加價10-15%,最後到患者這裡價格就翻了很多倍。一粒抗癌藥比黃金還要貴不是段子,是心酸的事實。普通老百姓哪裡承受得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魔咒。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仿製藥原本是對過了專利期的藥品進行仿製,但在貧困人口非常多的印度,印度當局是主動寬容,強行仿製未過專利期的藥品的,而這種做法在中國是不被允許的。那要怎麼才能買到價格親民的專利藥呢?一是等專利到期後仿製藥進入市場,價格一般會降到原來的20%,另一個是依靠政府的政策及醫保談判,這是當前最為快速且有效的辦法。

抗癌藥為什麼那麼貴?

今年5月起,國家實行進口藥品零關稅,進口抗癌藥增值稅減至3%。2016年和2017年,經過兩輪國家醫保談判,大幅降低了十幾種抗癌靶點藥的藥價,並納入醫保目錄。所幸相關民生政策和談判已在路上,也希望中國多研製出自己的抗癌藥,同時不斷提升仿製藥水平,畢竟這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辦法。生存,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我們期待低價抗癌藥到來的那一天!

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裡

記得關注我們哦!

我們下一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