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結束了,補課的問題多起來了

進入十月份,多數高中學校的高一都會進行高中第一次階段性考試,我們暫且稱其為“月考”吧!這次考試,雖然只是一次普通的月考,但是由於是高中階段的一次考試,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定位的一次考試,所以學生和家長都非常重視。

但是,雖然這次考試,作為老師,我們更加重視的是發現問題,指導教學,不看重成績和排名。但是,家長看的角度卻完全不同,很多考的不理想的家長因此變的“焦慮”起來,企圖通過補課來幫助問題。

那麼,高一真的有必要補課嗎?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家長的觀點:

我孩子今年高考。從末在外面補課。以630分成績進入中央民族大學。本人認為,孩子的在課堂上的40分鐘時間最重要。孩子的聽課思維能否跟進老師的授課思維才是重點。如孩子在課堂上無法跟上老師的思維。再好的補課老師效果也不明顯。其次,是筆記。隨堂筆記與整理筆記。隨堂筆記要簡單明瞭,只記錄重點。整理筆記在練習完相關題目之後。根據老師所講重點知識與自己練習所獲知識相結獲。而做整理。不能盲目補課。給孩子充裕的休息時間,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作為老師,我比較贊同這位家長的看法,這裡提到了上課聽課和課後筆記的整理和使用的問題,其實就是孩子把老師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化,在該學的時候學好了,所以週末也有了自己休息調整的時間,從而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雖然對於補課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我還是不建議高一一開始就開始補課的,原因如下:

一、 高一,沒有幾個學生能夠學的輕鬆!

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的內容和難度迅速增加,作業量大,多數學生都會覺著力不從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高一階段是學生最難熬的階段!高一階段能把各科都學的很好的學生,都是真正的尖子生。而對於多數學生,都會面臨不同的困難:

有些學科上課一聽就懂,課下做題,一做就錯;

有些學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

有些學科,上課越來越難聽懂了。

高一月考結束了,補課的問題多起來了


其實,學生出現這些問題,很正常。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比如學習科目多,一共有9大學科,還有音體美、研究性學習等課程,導致每天的自習課很少,一般也就是3節自習課,如果每天上5科主科,每科佈置20分鐘,完成作業就需要100分鐘,2節自習課的時間。對於數理化,20分鐘顯然不可能,所以,學生每天完成作業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根據作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了。

再加上高一階段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因為這裡面既有帶完高三的骨幹教師,也有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帶高一的老師還有一部分剛畢業的新老師,勢必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基礎知識不紮實,在高一階段也很正常。而主觀原因則是由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心理承受能力等造成的。

高一月考結束了,補課的問題多起來了


二、補課,也許會越補越差!

有個孩子英語考70分,媽媽花3萬送孩子去補課,補完後,孩子英語考40分。其實這種例子並不少見。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跟風的補課,只會越補越差。有哪些情況下補課會越補越差呢?概括起來有三類情況:

高一月考結束了,補課的問題多起來了


1、不想補:補課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週末了,孩子本來想休息一下,調整一下,結果讓家長強制送去補課,導致身心疲憊,對學習也沒有興趣。

2、不用補:有的學生,只是基礎知識不紮實,只是題目做的太少,缺少做題經驗,這些問題,完全可以自己主動解決的,家長偏偏送去輔導,錯失了提升自主學習的機會。此外,高一的時間非常緊張,有的家長會用晚自習或者週末對孩子進行輔導,殊不知,這兩個時間段,是學生進行復習的最佳時機,你用一晚上補的這一科的內容,導致其他科的複習和作業無法完成,結果只是得不償失。

3、不會補:補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不在教學一線很難把握高考方向和學生的特點,把握不準重難點、分析不出來孩子的原因,盲目的補課,只能把孩子引向歧路。

高一月考結束了,補課的問題多起來了


三、什麼樣的學生需要補?

對於補課,需要補什麼?簡單的說就是補知識、補態度、補習慣、補方法!而這些,多數通過補課解決不了,補課唯一能夠解決的就是補知識和方法!

所以,如果孩子上課聽不懂了,有哪幾個知識的不能理解,有哪種題型不會等,這個時候找個有經驗的老師給補補,不僅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還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安慰,一般會有不錯的結果。至於其他方面存在問題,單純通過補課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高一月考出來成績之後,家長還需要淡定,理性分析孩子的情況,徵求孩子的意見再做決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補課!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