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B」計劃

腾讯“B”计划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蔣鴻銘,騰訊公司法務綜合部智慧司法項目經理,截至9月27日,他已有5個月沒有見到他的上司了。這5個月、180多天的時間裡,蔣鴻銘一直駐紮在寧波,與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磨合一個名為“移動微法院”的微信小程序。

“移動微法院”是騰訊眾多To B、To G(government)業務中的一個。從計劃啟動到落地總共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智慧法院速度驚人背後,是中國互聯網To B市場的發展。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以往慢熱的To B,成為了巨頭們爭搶的互聯網下半場新“藍海”,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以及華為等大科技公司,都盯上了這個未來的“金礦”。

騰訊To B計劃的決心,體現在9月30日,國慶節前最後一天,騰訊宣佈架構大調整,動刀最大的則是,將分散在各個事業群的To B業務納入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還成立一個技術委員會並新升級廣告營銷服務線。架構調整的背後,是騰訊對To B業務的重視。

騰訊啟動這次業務架構大調整的另一面是,資本市場的不理想表現。10月11日,騰訊股價以267港元收盤,距離今年2月曆史最高475.72港元,跌去四成多。

而微軟股價的逆襲故事,對騰訊加碼To B業務來說是一個正向激勵。微軟市值從4年多前最低不到3000億美元,到今年五月底突破8000億美元市值,一度超過谷歌,成為僅次於蘋果和亞馬遜的全球市值第三高的公司。靠的主要是,做了架構調整並在雲服務上發力,憑藉Azure確立雲服務行業第二的地位並帶來資本市場的青睞。

目前移動互聯網的C端紅利將盡,尤其在騰訊遊戲受挫、股價不斷下跌的當下,騰訊更需要講好To B新故事,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關鍵問題是,被業界普遍視為沒有To B基因的騰訊,能否像微軟一樣靠B端發力出現神奇逆襲?

“B”計劃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2B和2C都不可缺少,”億歐公司副總裁由天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之前在To B業務進展較慢的騰訊,“忽略了更大格局和更長週期,未對沖擊萬億美元市值做好準備。”

2017年12月,馬化騰在騰訊員工大會上強調,“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 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很多人認為,騰訊的基因是To C,”資深市場人士薛正曄說,畢竟,騰訊20年的歷程中,“沒誕生一個成熟的To B明星產品”。

騰訊曾嘗試電商業務,但並未成功。即使在自己擅長的社交領域,阿里巴巴的企業服務產品釘釘有700萬家企業組織使用,用戶過億。騰訊的企業微信註冊企業數150萬家,用戶3000萬,依舊有不小差距。

作為To B業務基石的騰訊雲也是如此。一位關注互聯網企業To B業務的媒體人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坦言,他曾參加過多場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等活動,其中騰訊雲印象深刻。這位媒體人感觸是,“年初講的和年尾講的內容差不多,沒有新案例出來。”他認為,與阿里雲的強勢地位相比,騰訊雲之前被歸到社交網絡事業群(SNG),作為SNG業務的一部分,感覺難以發力。

此次騰訊架構調整,將騰訊雲業務從原來的SNG獨立出來,成為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地位明顯提升。

騰訊雲是騰訊所有科技對外開放的雲的形態,可以理解為騰訊To B業務的基本支撐點。目前其為遊戲、視頻、金融、零售、電商、交通等行業中的192個業務場景提供全棧解決方案。騰訊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團隊等內部AI團隊,背後也是騰訊雲。“可以理解為,騰訊雲是騰訊To B業務的水和電,是基礎設施,沒有騰訊雲,其餘一切就無法成立,”一位騰訊員工告訴記者。

互聯網企業雲服務的格局裡,騰訊雲目前並不佔據優勢。根據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阿里雲排名第一,全年市場份額達到45.5%;騰訊雲第二,市場份額10.3%。

收入上,IDC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首次超過40億美元(約275億元人民幣)。根據阿里財報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雲計算業務收入達46.98億元,同比增長93%,是阿里增長最快的業務。

騰訊歷年財報中,並未公佈騰訊雲的具體收入。但由天宇告訴記者,根據他從騰訊內部瞭解到的信息,今年騰訊雲的業績並不算好。

由天宇認為,阿里雲與騰訊雲技術上並沒有大的差距,二者主要差別在於選擇路徑不同。阿里巴巴為中小商戶服務,阿里雲的策略很長時間都是要把中小企業的量鋪起來,但是這一塊不掙錢,沒有利潤。騰訊雲的服務對象則多為大型企業以及政府部門。

不久前,廣東省政府採購網發出的一份公告顯示,總金額達7028萬元的廣東省公安廳新一代移動警務平臺(一期),由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和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中標。今年5月中旬,騰訊雲中標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整體設計諮詢服務項目。

蔣鴻銘所在的智慧法院項目,也是騰訊雲的業務。記者瞭解到,“移動微法院”上涉及的材料和證據,除簽名這一項通過區塊鏈技術存儲外,其餘都放在騰訊雲。若是能通過最高院將這個項目普及到全國法院,會是一筆支付給騰訊雲的直接收入。但截至目前,騰訊還未從該項目上獲得收益。

新增長故事

10月11日,騰訊股價跌至每股267港元,比今年年初最高點475港元跌了208港元,市值蒸發超1.7萬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元)。當天,騰訊開啟連續第23個交易日的回購股票行動。股價跌穿300港元后,按市值計算,騰訊也不再是全球前十大公司之一。

西南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剛曾告訴記者,騰訊回購股票,主要還是為了維護股價。

但從股價表現來看,騰訊的動作並沒有明顯效果。“資本市場,特別是香港資本市場,要見到兔子才撒鷹,”薛正曄對記者分析,儘管騰訊調整了架構,但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還不夠。這次騰訊主要調整重點在To B,但“騰訊太大了,To B業務即使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倍,對營收的幫助也不大,何況還沒見著10倍的增幅。”

不過,To B已成為騰訊業績增長最快的業務。根據騰訊2018二季度財報,騰訊其他業務在二季度同比增長81%,與6%增幅的遊戲業務以及39%增幅的廣告業務相比,其他業務增幅預示著未來的機會。其他業務主要指雲服務與支付等To B業務。這一塊收入為174.96億元,佔二季度騰訊總收入的23%,並不是騰訊主要營收來源。

馬化騰在公開信中表示,此次調整架構,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在他看來,互聯網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

薛正曄和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戚聿東,均認同馬化騰的說法。戚聿東告訴記者,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產業互聯網機遇多多,市場容量巨大,潛力無限。

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是To B的新市場。以往騰訊財報中,To B業務被歸到其他業務,財報分析會上,To B業務被高管認為是還需加大投入的初期階段。在騰訊主營遊戲、社交業務如日中天的時候,可以有大把時間等待孵化To B。但在主營業務受挫時,代表未來趨勢的To B,是一個此時此刻需要講的故事。

從國際市場看,To B也正成為一種趨勢。以雲服務為例,亞馬遜的AWS在今年二季度的營收佔集團總營收的11.5%,微軟的智能雲服務收入在今年二季度佔總收入的32%。並且,微軟曾憑藉雲業務Azure的增長,在今年5月底市值一度超過谷歌。

觀察騰訊多年,由天宇沒有預料到,騰訊的不利要素能致使股價到達現在這種程度,“這是出乎我意料的,”他分析說,騰訊向來是靠遊戲變現,靠微信拉估值,業界對於微信可以產生的商業機會以及商業生態,一直抱有很高的預期。但今年以來遊戲領域的“黑天鵝”,給予了騰訊比較直接的打擊。

騰訊之前在產業互聯網的佈局不算給力。回顧騰訊之前脫離危機的經歷,騰訊主要是在自己擅長的產品領域出奇制勝。2003年,“QQ秀”業務意外大幅盈利,讓騰訊從內憂外患的競品中脫穎而出。2010年,騰訊在3Q大戰受到質疑後,微信撐起了騰訊新的半壁江山。移動遊戲盛行後,《地下城與勇士》《王者榮耀》等知名產品為騰訊貢獻源源不斷的鉅額利潤。即使在移動支付上的翻身,騰訊靠的也是出奇制勝的微信紅包。

“在自己習慣和優勢的方向上,騰訊不斷在強化。但是在非強勢的體系上,比如往垂直產業深度走的時候,這種產業屬性的拓展能力,騰訊一直都沒有體現出來,”由天宇這樣評價騰訊。

與阿里巴巴對比,目前的阿里巴巴除了初期的淘寶之外,還有了天貓、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這些新業務如果上市,市值有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但可惜的是,從產業佈局來看,騰訊內部並沒有再造出一個新騰訊。

“沒有一個偉大的引領全球發展的公司,是靠單一業務,尤其是靠遊戲娛樂業務來發展的,”由天宇認為,騰訊現在需要對資本市場,講一個遊戲之外,新的增長故事。目前看來,To B是最有可能講好這個故事的業務。

基因演化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設“智慧法院”的計劃,第二年,騰訊智慧法院團隊在寧波餘姚法院試點“移動微法院”,今年1月份,寧波全市法院普及“移動微法院”,三個月後,最高人民法院宣佈,在寧波基礎上研究更成熟的產品,向全國法院推廣。

為了跟上智慧法院的普及速度,騰訊的蔣鴻銘長期留守寧波,盯著這個早7點到晚9點運行的司法小程序的功能完善。這是騰訊加碼B端業務的一個側面。

薛正曄認為,短期內,騰訊想止跌回穩,還要看遊戲審批和廣告業務。但從長期來看,To B這個巨大的市場,騰訊不能放棄。

“很多人說我們只有To C的基因,沒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你看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早在2017年12月,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在騰訊員工大會上如此表態。

但To B是一個長期的戰略。薛正曄告訴記者,一般這種長線的戰略調整,要慢慢反映出來效果。此次騰訊架構調整公開信中,馬化騰表示,“我們不只是要專注眼前的業務,更要立足於長遠發展。”

記者瞭解到,騰訊在To B領域已進行了多年嘗試。目前騰訊已在雲、支付、AI、安全等諸多技術領域積累了能力,騰訊雲有2000多個合作伙伴,行業解決方案超過六十種,在政務、醫療、工業、零售、交通、金融等領域都創造了大批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案例。

此次調整後,騰訊To B的地位提升,由天宇認為,這是多重不利因素倒推騰訊出現調整的利好決策。“騰訊要成為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靠遊戲是不可能的,你必須有引領行業價值,以及構建整個社會基石的一些東西出現。”

對於騰訊這樣的巨頭轉向To B市場,戚聿東認為,騰訊是有明顯優勢的,“無論是To B還是To C,軟件企業的技術是相通的,他們在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的優勢是傳統企業所不具備的,也是專業化軟件企業無可比擬的,只是服務的客戶群體轉換了。”

“騰訊這次架構調整,可能會是中國產業互聯網的一個拐點。”由天宇補充到,有一種很大的可能性是,因為騰訊對於To B業務的轉向,可能一大批To B創業公司融資都會變得容易多了。他仍對騰訊抱有信心,“儘管騰訊To B業務基礎不好,但是公司基礎很好。整個公司的影響力、人才、資金儲備,以及騰訊整個公司能幹事情的系統化能力,都是支撐。”

由天宇期待騰訊對於To B業務更細節的動作,尤其是對於騰訊雲,他認為,“到了砸更多資金和資源的時候了。這不是業務之一,而應該是目前最重要的業務。”這種重要性,需要騰訊在接下來的實際行動中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