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鞋企的崛起:這些年開了1萬家店,今欲砸374億收購洋品牌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中國鞋王安踏牽頭的中資財團正打算以每股40歐元,總計47億歐元(約37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芬蘭體育用品廠商 Amer Sports Oyj。Amer旗下擁有Wilson(球拍)、Salomon(運動器材)等國際知名體育品牌,如果本次收購成功將為安踏的國際化之路再添動力。

中國民族鞋企的崛起:這些年開了1萬家店,今欲砸374億收購洋品牌

世界的安踏

很多人喜歡用“中國的耐克”一詞來形容安踏,但安踏的老闆丁世忠卻很不喜歡這個稱謂,他很早以前就說過: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而在10月11日,安踏公佈了第三季度部分財務公告:

1.2018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之零售金額與2017年同期比較錄得中雙位數的升幅;

2.2018年第三季度其他品牌產品(不包括2017年7月1日之後新加入本集團的品牌)之零售金額與2017年同期比較錄得90%至95%的升幅。

從本次公告可以看出,除了安踏本品牌零售額增速取中雙位數的成績以外,安踏旗下其他品牌的零售額增速更加明顯達到90%以上,這也說明了其他品牌已成為和安踏本品牌並列的兩大主力,未來將有更多可能。就拿安踏2018年中期財報來說,安踏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105.5億元,同比增長44.1%;淨利潤為19.4億元,增幅高達34%。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旗下高端產品FILA(斐樂)的業績高速增長。2009年,安踏收購了FILA(斐樂)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經過近十年的經營,終於將FILA(斐樂)發展成為安踏高端產品線的標誌性品牌。今年,FILA(斐樂)的增速達到了85%以上。

中國民族鞋企的崛起:這些年開了1萬家店,今欲砸374億收購洋品牌

安踏的隱憂

雖然丁世忠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造世界的安踏,但安踏亮眼的財報背後卻存在著隱憂。本次的公告雖然給出了安踏的部分銷售數據,但是卻沒有給出利潤數據,而這一直為外界擔心。安踏2018年的中期淨利潤雖然達到了19.45億元,但其淨利率卻呈現下滑的態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因為安踏為鉅額贊助費所累。

就拿奧運為例,安踏在2012年以至少6億元的價格拿下2013~2016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贊助商權益。而在去年年末,安踏與中國奧委會續約成功,雖然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但是在2018年上半年,安踏的廣告及宣傳費用達到了驚人的12.35億元,由此很多媒體猜測安踏此次續約的金額估計在10億左右。

但如此鉅額的廣告投入能否換來營業上的真金白銀還很難說,2018年8月的亞運會上,安踏和游泳冠軍孫楊爆發的口水戰來說,雖然安踏有理由維護自己的利益,但許多人對安踏給孫楊扣上“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帽子的行為反感,這給安踏的品牌形象打了負分。

中國民族鞋企的崛起:這些年開了1萬家店,今欲砸374億收購洋品牌

除了利潤壓力以外,雖然安踏目前旗下各個品牌門店的總數已超過1萬家,而且銷售額和淨利潤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著雙位數增長,其中,FILA的業績佔比還在不斷提升。但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是,FILA這種模式日後能否複製?而FILA這個高端品牌對於安踏除了業績貢獻,對安踏總體品牌的提升卻幾乎沒有任何增益,最奇妙的是,消費者幾乎沒人知道安踏才是FILA在中國內地的擁有者。

對此,丁世忠也深知安踏自身品牌與耐克阿迪仍然有不少距離,他坦言:“若靠安踏單一的品牌,我們無法超越耐克和阿迪達斯。但當我們實施多品牌戰略時,就可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安踏的“多品牌”戰略,還將持續,對海外品牌的收購也將繼續,也希望安踏這次的海外之旅能滿載而歸。

中國民族鞋企的崛起:這些年開了1萬家店,今欲砸374億收購洋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