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一個有生活力的孩子,會擁有更快樂的人生。做家務,是培養生活力的好方法之一。

之前看到一個媽媽的朋友圈,點贊爆棚了!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1


這位媽媽有個10歲的女兒,懂事得讓人心疼。

你可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小女孩的父母都是中醫院的醫生,自己還是獨生女。爸媽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動包攬了做飯這件事,從洗菜、切菜到做飯,不慌不忙,井井有條,感動的媽媽在朋友圈曬起貼心的女兒。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2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3

很多人羨慕這位媽媽有如此懂事能幹的女兒,但我同時聽到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痛點:

有網友說,自己是80後,小時候也經常幫爸媽做飯、做家務,為什麼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在30年後的今天,一個孩子做飯會變成新聞?

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哪裡捨得讓他們幹家務,萬一磕到碰到怎麼辦?

也有人說,讓孩子學這些幹嘛,他只要把學習搞好,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麼?

其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用孩子,“只知道疼愛孩子,不捨得用孩子”已成為當今父母愛孩子的誤區。



Educ

01

為什麼要讓寶寶做家務?

據研究調查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特別狠心特別愛》有一段這樣的話:

許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

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4

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其實更重要的是,你急赤白臉地忙活,孩子在旁邊無所事事,Ta除了抱大腿哭和變著法子搗亂引起你的注意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做家務。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切記不要讓孩子為了賺零花錢做家務

我們把做家務的初衷分成三類:

第一類,收拾自己的玩具等,這不是獎勵,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第二類,為愛而做的事情——洗洗碗、掃掃地等家務事,這是作為一名家庭成員而做的事情,不是獎勵,不該用物質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做家務,讓孩子意識到這是應該參與的;

第三類,為報酬而做的事情,撿瓶子賣,該給予獎勵,這是獎勵他利行為,不獎勵自利行為。

之所以這樣劃分勞動和進行獎勵,是為了讓孩子明白這三件事:

1、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負責

2、為愛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事

3、我勞動,我光榮

Educ

02

那麼,應該如何鼓勵孩子做家務呢?


——1——

走心的誇獎孩子

“你真棒!”“寶寶真乖!”這樣的“泛泛而誇”總有點不走心。

細心觀察孩子做家務時的點滴進步並且鼓勵他,孩子進步會更大。

比如你可以這麼誇孩子“吃完飯,寶寶會給大家遞紙巾啦,真是太貼心了!”孩子做家務時有點小錯誤,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指出——“哎呀,爸爸的襪子怎麼跑進寶寶的抽屜裡了呢?”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5

——2——

全家人一起做家務

做家務的枯燥乏味真是誰做誰知道!每週末安排1小時全家一起做家務,就會增添很多歡樂。大家通力合作的時候,寶寶表現會更好。在這溫馨一刻,寶寶也會感受到家人愛意的流淌。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6

——3——

家裡也可以有大紅花,建立綜合表現考量表

每個寶寶對幼兒園老師都是謎之喜愛,老師獎的小紅花、小星星更是能讓孩子一秒聽話的神奇存在。有時候,想讓孩子聽話,一張便籤,一張紅花榜就可以搞定!

Educ

03

讓孩子做家務,都能幹些啥?

其實從孩子3歲開始,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了。

對照下面的家務年齡表,媽媽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什麼年齡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隻侷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鍊能帶給孩子更多。

家務年齡表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7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8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9


你的孩子有“生活力”嗎?

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