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當臺與網的影響力各自分野,甚至形成愈發獨立的兩大圈層,能夠統轄雙邊影響力的綜藝,才可以稱之為當下意義的“綜藝之王”。

在這個標尺之下,出自燦星製作之手的《新舞林大會》可以稱之為Q3的“綜藝之王”: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電視平臺端,它包攬了週日綜藝節目全天收視冠軍,拿下35城與52城的雙冠王,進一步夯實了東方衛視在週日檔的競爭優勢;

網絡渠道端,它不但在上檔66日內累計播放量突破3.1億,且常駐微博熱門話題榜TOP3,實時熱搜榜上更是屢見不鮮,以第十期為例,便出現了四個熱搜:熱搜第1楊丞琳淘汰,第6劉維輸給董潔,第13韓宇編舞,第38任嘉倫晉級。

數據只是內因的顯像呈現,它必有它的所長,也必有它的曲折。那麼,在《新舞林大會》Q3加冕之路上,有什麼得與失?

當舞蹈節目的“封印”終於被衝破

依稀記得幾年前,業內幾乎相當一致地不看好舞蹈類節目的市場,然而今年一個掉轉槍頭,變成了有大投資、大項目的“舞蹈大年”。

市場嗅覺與市場行情的轉換,有人歸結原因於,觀眾審美趣味的提升,開始能夠欣賞比較高級、比較複雜的藝術形式;有人歸結原因於,歌唱類節目氾濫多年,電視觀眾需要新鮮血液。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然而,對於舞蹈類節目能夠衝破市場封印的根源,《新舞林大會》的總導演徐向東卻有另一番不一樣的見解。他認為,過去觀眾不愛看舞蹈類節目,還因為舞蹈類節目製作不到位,未必是觀眾不喜歡舞蹈、不愛看舞蹈,而是彼時的舞蹈類節目無法貼近,無法感受到氣息、震動、呼吸,無法產生親臨舞蹈現場的即時感,於是無法產生強烈心流與昇華體驗。這就像奧運會的武術轉播與武打片的體驗有著天差地別的傳播效果,舞蹈類節目之前之所以沒有突破“封印”便在於尚未形成一套把舞蹈的感染力、滲透力、力量感做出來的一整套美學技巧。

《新舞林大會》此次有較大的成功,核心原因便在於他們在此之上的探索。以《新舞林大會》中盛一倫和楊丞琳的兩個現代舞舞蹈為例,燦星的製作方法是從編舞開始、到跟蹤拍攝、到結果呈現,人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呼吸”,這是此前舞蹈類節目拍攝現代舞時所做不到的,所以,過往的舞蹈類節目觀眾所看到的舞蹈是被打折了的、被阻斷了的,而如今的舞蹈呈現則更需要跟舞種本身的律動、節奏、精神要有所契合,在美學上把舞蹈之美與電視之美融合為一。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但是,客觀評價,相對於電影人之於武俠片登峰造極的美學探索,形成了獨特的鏡頭語言、美學範式、類型經典,電視人之於舞蹈類節目的探索仍僅是起步期。《新舞林大會》雖有意識地進行此方面的探索,但仍沒有達到創立新生鏡頭語言、鮮明美學範式的高度,作為一直多年來深耕舞蹈類節目的團隊,燦星製作的確可以在下一部舞蹈類節目中,有更大膽、銳意、創新的嘗試與探索。

當真人秀煽動起“粉絲狂歡”

《新舞林大會》較之於《舞林大會》的這個“新”,重大的改版之一便是真人秀的運用。而真人秀與舞蹈類的聯袂,的確不失為觀察明星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口: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一方面,在身體層面,它呈現了明星肢體的優美、表情的魅力,這既滿足了明星願意展現的魅力屬性,更滿足了觀眾希望獲得的視覺審美,尤其滿足了粉絲迫切需要的“產量內容”,舞蹈具有能夠挖掘、放大、釋放男女明星性別魅力的功能,線條、造型、舉止乃至汗水,都能夠調動起粉絲圈層的狂歡,更何況《新舞林大會》集郵了不下二十位大眾認知度頗高的男女明星,這種集群效應便更加明顯,而從這一點來說,也足證燦星製作在藝人碼盤能力上的一線水準。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另一方面,在心理層面,由於參加《新舞林大會》的皆非專業舞蹈藝人(即使舞蹈科班出身的藝人也多年未從事舞蹈相關工作),舞蹈不是他們能力上的安全區,但恰恰因為不是作為評判他們藝人職業素養的核心區所以恰恰成為心理上的安全區。這便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獨特也稀有的真人秀觀察視角,在這個視角下看到的藝人是亢奮的、敢於突破的、放下功利而故而純粹的,而恰恰是這種返璞歸真的赤子之心的狀態,才是真正有感染力的。

因此,兩相加權,這種又有感染力又有畫面感的內容,幾乎成為“美圖派”的粉圈“產量太太”求之不得的創作素材,易於形成粉絲中的圈內狂歡。然而,雖然本季在真人秀上有了探索,卻尚未把真人秀做到極致,因此,雖然《新舞林大會》頻頻上熱搜,但話題詞僅僅圍繞賽制賽果,例如“任嘉倫晉級”“盛一倫墊底”,而真人秀的話題詞則比較缺乏。如果《新舞林大會》要進行第二季的創作,可以考慮的優化策略是進一步極致化真人秀部分的表達,讓話題既有來自賽制又有來自真人秀,以提高路人粉關於這檔節目認知的豐富度。

當“關係網”張羅出話題度

凡是節目表演的競技綜藝要做得好看,一塊在於節目表演要做得高度藝術化,恰如上文我們所談的如何突破封印;另一塊在於綜藝賽制要做得高度戲劇化,才能讓表演與表演之間構成一個富有張力的網,讓綜藝在表演與賽制互相拉扯的戲劇張力中相互支撐。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新舞林大會》恐怕是目前國內明星競技綜藝中,通過賽制的搭建、關係的處理,把這種張力做得相對多元、相對緊繃的一個節目了:第一階段(1-4期)實時互相評分,第二階段(5-7期)兩兩對決,第三階段(第8期)AB兩組大逃殺,第四階段(第9、10期)兩兩分組合作。

因此,總結《新舞林大會》的明星關係處理,我們看到了不同規模的合作與對決、不同形式的互評與博弈,這種複雜關係的搭建和處理,此前往往在素人節目中多見,卻鮮有在明星或星素節目中運用,讓明星們快速地切換於不同的合作關係與競爭關係之中,操作難度可想而知。而恰恰是這種明星關係複雜度與激烈度的稀缺性,才得以讓《新舞林大會》成為觀眾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階段的實時互相評分模式不但是本季節目中新穎程度和張力程度都很突出的,也是典型的“真人秀陷阱”,讓明星處於即時反應的、直面尷尬的境地,而由此也更容易看到明星的真性情,同時由於一個表演接連一次評分的密集性,才讓節目小高潮非常密集、接連不斷,這也讓1-4期的戲劇性、衝突性最精彩,而此後的其他模式雖然豐富了關係的豐富度,但張力和節奏強度卻有所下降。因此,若能在其他明星關係搭建的賽制上更注重小高潮的密集程度,《新舞林大會》的精彩程度還能提高。

1號結語

從一檔綜藝到綜藝之王,《新舞林大會》用了六年。

這六年,它不僅僅在等待著觀眾口味的嬗變、市場風向的轉變,更在主動地探索如何破除曾封印住舞蹈類節目魅力全盛之態的秘術。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它知道該用貼近舞蹈美學的視聽語言去呈現舞蹈之美,該用相得益彰的拍攝手法完成與觀眾、與藝人的對話,該用有戲劇張力的綜藝結構支撐起有舞臺魅力的演出,它做得的確很好。

與此同時,它若能更大膽地探索舞蹈節目的美學表達,若能強化真人秀話題的社會化傳播,若能始終保持節目小高潮的緊密程度,或許,它還能做得更好。

破除舞蹈節目多年“封印”,《新舞林大會》如何Q3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