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

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唇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28歲時的自畫像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父親像1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父親像2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戴禮帽的無須男子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約翰內斯·庫斯皮尼安博士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威尼斯婦人像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兔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The Great Turf 青草地 水彩 1503年 41×32釐米 藏維也納阿爾特版畫收藏館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亞當與夏娃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局部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局部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四使徒》是丟勒晚年創作中的成功之作。這幅油畫不僅體現了丟勒的人文主義思想,還蘊含著他對宗教改革的鮮明態度。全畫是在兩塊狹長木板上完成的,左邊一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右邊一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4個人都是《聖經》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他們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嚴,或雙目犀利,或舉止收斂,他們代表著4種典型的性格。丟勒創作此畫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國社會改革的推動者和捍衛真理的保衛者,同時通過正面理想形象,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膽奔放的筆觸,沉鬱濃烈的色彩,凝聚著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徵,是丟勒晚年在油畫技法上的革新。

《四使徒》是一幅雙聯畫,由兩個畫面組成,每個畫面為215釐米×76釐米,左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綠色內衣紅色外袍、手拿經書的年輕約翰以及身穿藍色外袍、手拿金鑰匙的彼得,右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米灰色外袍、手捧經書並拿利劍的保羅以及露出機警眼神的馬可。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服飾、道具和麵部神情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來,其中約翰屬於膽汁質性格,彼得屬於粘液質性格,馬可屬於多血質性格,而保羅則屬於膽汁質性格。約翰的紅色袍子傳遞出一種熱情和樂觀,保羅的米灰色袍子則給人以冷靜和思慮的感覺。兩人的袍子露在外面,顯得寬鬆,讓人感到達觀而坦蕩。這件作品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丟勒高超的寫實功力,成為德國藝術的寫實風格與意大利藝術的典型塑造的完美結合。丟勒在這幅畫的下部寫了題詞:“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願所有執政者時刻戒備,別把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的話增減隻字。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勸告。”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丟勒借著繪畫在向世人傳遞神的話語和真理,這足以透露出他深徹而誠摯的宗教情懷。

在作品《四使徒》中,每個人物的腳下都配有一段聖經文字,英國藝術史家威廉·馬丁·康韋(William Martin Conway)通過考證認為,這些經文明顯來自路德在1521年翻譯的德語版《新約》。可見,丟勒在神學知識和思想上是深受馬丁·路德的影響的,除此之外,丟勒還對文學、科學等學科有著較高的興趣,並在晚年1525年之後致力於美術理論的研究,寫成了《測量指南》《比例論》《城防指南》等著作。這些足以表明,丟勒的藝術創作絕對離不開自身的神學修養及其信仰情懷。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聖人們的會晤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萬名基督徒的殉教(局部)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聖母的歡樂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丟勒 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

四騎士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兇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