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火紅的高粱 紅火的日子

東北網10月4日訊(記者 趙亞東) 種好中國糧食,端穩中國飯碗。近年來,作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龍江省一直堅持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在穩步提升糧食產量的基礎上,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含量,提升產出效益,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力推進農頭工尾和糧頭食尾,組建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實施規模化、組織化生產,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時值金秋,在黑龍江墾區北安管局的田野上,大片大片的紅高粱,在萬里晴空下分外惹眼。這些高粱都屬於矮棵專用品種,主要用於釀酒的原料。有的地塊已經開始收割,成千上萬袋的專用品種高粱米被直接運往了釀酒企業,進行加工釀造優質酒基。

據瞭解,這些高粱地大多屬於宏偉農業合作聯社。該農業合作社聯社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2000萬元,重點圍繞農產品種植、銷售、機械化整地發展經營。近幾年,成功地探索出了“互聯網加農業與基地加訂單”的模式,以此為突破口,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已經流轉耕地面積2880萬畝。

2016年和2017年兩年,他們又流轉土地80萬畝,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兩個品種,全部通過互聯網訂單發往世界各地,實現了淨利潤1.3億元。

合作社瞄準市場,精準定位,全力打造中國優質酒用高粱生產基地,2018年,該農業合作社聯社與上海物通、錦州港簽訂訂單19萬畝,並與西鳳、金六福、瀘州老窖酒廠等企業簽訂訂單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僅此一項,使30萬畝高粱實現年產值2.8億元,比普通的種植加零售增加15%的收益。

採訪中,宏維集團總經理郝宏偉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又在黑河地區的三個市縣、齊齊哈爾地區六個市縣流轉種植土地,進一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放大效益,提升品質。

實施規模種植生產,精準與市場對接,既富了企業,更惠及當地百姓。土地流轉之後,他們作為社員每年領取固定的收益,或是加入當地的糧食加工企業成為新一代的產業工人,收入不菲。日子,就像那遍山漫野的紅高粱,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奔頭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