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第三次架構大調整:身陷囹圄 難打翻身仗

9月30日早間,騰訊官方宣佈調整內部構架,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此外,騰訊將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

騰訊第三次架構大調整:身陷囹圄 難打翻身仗

據悉,這是騰訊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構架調整,前兩次分別是在2005年和2012年,對應的分別是PC時代的鼎盛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此次架構調整,對騰訊來說更是重大變革,然而,騰訊在2018年所遭遇的困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遊戲遭重創 前途未卜

在ABC(AI、Big Data和Cloud)的大背景下,騰訊原有的社交、遊戲、網媒等幾大以互聯網應用業務為導向的事業群管理機制顯然已不適用。據騰訊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儘管騰訊2018年Q2營業收入736.75億元,同比增長30%,但毛利卻環比下降7%,經營盈利更是環比下降29%,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環比下滑23%。

一直作為騰訊“現金牛”業務的遊戲今年遭遇重創。數據顯示,二季度騰訊網絡遊戲收入環比下滑12.36%,騰訊智能手機遊戲營收環比下降19%。政策監管成為了騰訊遊戲發力的緊箍咒,原本押寶的《怪物獵人:世界》上線4天后被迫下線,版號審批一直處於暫停狀態,一系列事件讓騰訊的遊戲業務一再縮水。而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有關部門將 “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這一新規的實行對遊戲行業無疑不是一拳重擊。

伴隨著業績的下降,騰訊的股價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從2018年1月至今,騰訊的股價在不足9個月的時間裡,股價從最高的476.6港元一路下滑到如今的323.2港元,跌幅竟高達32%!


騰訊第三次架構大調整:身陷囹圄 難打翻身仗


爭奪雲戰場 升級維艱

當下,全球的幾大互聯網公司,不論是谷歌、亞馬孫、還是阿里巴巴,轉型升級都起於To C。如今依靠To C的勢能才能形成未來ToB的新動能,無論人工智能,還是雲計算,最大的收入來源都將是B端。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佈的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阿里雲營收11.12億美元,市場份額佔到了45.5%,接近一半。反觀騰訊雲,雖一直緊隨阿里其後,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但是營收只有2.5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0.3%,在此領域與阿里完全不是同一量級的玩家。

相比喊出金融服務要佔到營收65%以上的螞蟻金服,騰訊發展金融服務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騰訊很多B端業務面臨的問題,就是缺乏來自於雲計算業務的關鍵支持。

實際上,騰訊雲自2013年起就對外以獨立品牌出現,但卻一直歸屬於SNG,SNG是騰訊架構調整前的社交網絡事業群,以QQ為中心發展多項社交業務。而在組織架構上,騰訊TEG和WXG等均自建雲平臺,也就是說一項被其它互聯網巨頭視為未來核心增長點業務,在騰訊卻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再加上騰訊出了名的內部合作困難,完成轉型升級的難度不言而喻。這也是阿里已經憑藉雲計算、大數據切入國內B端市場,並在市場上獨立運行10年,而騰訊在To B市場卻一直形不成合力的重要原因。

對陣“頭條系” 局面堪憂

自2015年天天快報上線之後,“頭騰大戰”進展至今,靠算法搭建平臺、進行個性化閱讀推薦,對標今日頭條的快報已然銷聲匿跡。騰訊的子彈似乎已用盡,而頭條看起來毫髮無損。

不過一年多走下來,這個事情也產生一些問題。先是抖音橫空出世,讓雙方競爭焦點轉向短視頻;再就是作為向騰訊內部統一中後臺建設的企鵝號,也並未在競爭中對前端渠道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在短視頻方面,艾瑞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8月抖音的MAU為2.79億、快手MAU則為2.61億、西瓜視頻MAU為1.54億、火山小視頻MAU為1.49億。在抖音短視頻火速爆紅之後,騰訊開始將目光聚焦在初期一度被忽視的微視上。藉助微信、QQ等騰訊強大的平臺資源大力推廣,微視一度登頂App Store免費排行榜榜首,攬下了超過一千萬月活躍用戶,但跟主要競爭對手還相去甚遠。

時間是追不回來的,在調整初期,騰訊的信息流總量面對今日頭條系曾有巨大優勢,但目前雙方的差距已經很小。

未來已來,但騰訊打響的第一槍,還遠遠不能讓自己拿到互聯網下半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