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多景樓,幾許登臨意

多景樓,在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臨長江,登上此樓,山光水色盡收眼底,是文人墨客登臨遊賞的名勝之地。宋朝時,詩人歌詠多景樓蔚然成風,佳作迭出。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陳亮、陸游等政壇領袖與文壇大家,都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詞。通過兩宋時期歌詠多景樓的詩詞對比,不難發現南宋詩人的的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主題風格與北宋時也大有不同。北宋詩人一般將多景樓視作謳歌大好河山與盛世太平的遊覽勝地,而到了南宋時期,多景樓則轉變為詩人抒發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與亡國之痛的平臺。如南宋詞人張輯的《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此詞借景抒情,抒發詞人報國無門,落魄抑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飽含作者的愛國深情。

一座多景樓,幾許登臨意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多景樓,為南徐勝蹟,在鎮江北固山下。

神州:此指京都。

一座多景樓,幾許登臨意

南宋時期,北伐中原、收復故土,是許多愛國詞人詞作的主題。這便是其中一首。

上片觸景傷情,引起了故國之思。詞人登上多景樓,面對滔滔江水,感念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中原地區陷於金兵之手,而故土收復又遙遙無期,心中充滿了愁緒。“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詞人念及現在的中原地區只見連天的衰草,觸景生情,引發了對故國的無限憂思。

一座多景樓,幾許登臨意

下片抒發感慨。“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追懷歷史英雄人物們的遺恨,徒令登臨的人們灑一掬弔古傷今的悲淚。而昔日的一切,都隨著江水東流而逝去了。“惟有魚竿明月上瓜洲。”可恨我空有報國之志,卻報國無門,只能在江邊手持漁竿,看著秋月從瓜洲升起。表現了詞人有心報國卻又報國無門的憂憤、失望之情。迫於無奈只能逍逼江海的抑鬱孤獨、無可奈何之情。

全詞含蓄蘊藉,感情真摯,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動人心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