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四輪齊驅」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本網訊 諸城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髮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大科技創新和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構建共建共享機制,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之路。

诸城“四轮齐驱”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結構調整,規模經營促增收

近日,筆者在諸城市石橋子綠旺達現代農業園區看到,該園區新建大棚20多個,配套完成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安裝,並已種植大姜,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力爭打造成為全國大姜種植、技術推廣培訓示範基地。這是諸城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今年,諸城持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按照“一核兩帶四區六小鎮八集群”的現代農業發展佈局,組織開展“春季百日會戰”和“秋季百日攻堅”活動,加快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農業園區。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10.4萬畝,種植高效經濟作物8.1萬畝,其中瓜菜2.7萬畝、果茶2.6萬畝、其它2.8萬畝;已建成和在建大棚5067畝;計劃新建500畝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52個,已開工建設45個,完成投資8.1億元;計劃新建100畝及以上設施農業基地44個,已開工建設34個,完成投資1.7億元。

圍繞推動現代農業高效發展,諸城認真實施《關於全面推進現代農業“五化”發展的意見》,配套落實鼓勵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持政策,對規模化園區基礎設施配套獎補、投資主體貸款全額貼息,今年以來為171個新型經營主體發放農業結構貼息貸款3795萬元,撬動社會資本近10億元。積極爭取上級政策項目,先後實施了千億斤糧食產能、大型沼氣、耕地地力保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水果標準化示範園、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等惠農項目,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提升。

龍頭帶動,集群輻射促增收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農林科技孵化器的建設發揮了良好的龍頭引領作用”。諸城市果茶站站長、高級農藝師房中文對此深有體會。近年來,諸城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投資1.1億元,建成了佔地1608畝的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矮化果樹組培育苗基地,組培育苗技術、果樹品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年培育脫毒苗木1000萬株,可帶動發展優質果園10萬畝。發揮孵化器的引領作用,諸城與中國果樹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加快新技術、新品種引進、示範和推廣,推進了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佳博天益公司是大田託管方面龍頭企業的代表。該公司積極探索糧食種植、精深加工、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新路子,採取“保姆式”全託管模式,對外出打工或無勞力的農戶,提供農機作業、測土配肥、統防統治、烘乾儲存等社會化服務。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通過“保底收益+二次分紅”,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公司託管土地3萬多畝,畝節支增收785元。

諸城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優質服務等措施,推動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注重單個龍頭培育向龍頭集群帶動方向轉變,注重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發揮集群集聚效應,培育區域產業優勢,形成了“科技院所+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了產業化經營鏈條,形成涵蓋4大系列400多個品種的產業鏈條,90%的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輻射帶動了農民增收。

诸城“四轮齐驱”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農旅融合,共建共享促增收

金秋十月,永輝生態農場的秋月梨“火”了朋友圈,遊客相約農場採摘新鮮水果,品嚐農家飯菜,盡享田園樂趣。該農場位於常山南麓,立足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建成各類特色採摘園13處,建設遊客服務中心1處、生態飯莊木屋10棟、民宿木屋3棟,年可接待遊客20萬人,實現了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諸城大力推廣永輝農場的做法,以規模種植、養殖為吸引,以某項農作物、養殖業或手工副業為賣點,綜合餐飲、住宿、採摘、遊樂等多項休閒內容,在全市發展青樸園、梅香園、青鳥農莊、龍鄉農場等觀光采摘園30處以上。

與永輝生態農場不同,常山東面的東方田園綜合體則突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性特點,由山東省設計院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一期工程已投資1.3億元,建設東方農場1處,配套建設小型水庫6處,整修園區道路4.8萬平方米,並修建兒童樂園、花海公園、文化服務中心、影視拍攝基地等。項目建成後,可吸納農民1200人,人均年增加工資收入3萬元,帶動周邊1000餘戶參與多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收入160萬元。

諸城紮實踐行“兩山理論”,順應人們消費升級、迴歸自然趨勢,突出沿路順河環山重點區域,推行“現代農業+旅遊”產業模式,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休閒採摘農莊等新業態,推進企業基地化、基地景觀化,促進對鄉村土地的集約化、景觀化、生態化開發利用。全市140多家工商企業下鄉辦園區、建基地,新投資培育30個田園綜合體,總佔地面積5.1萬畝,計劃總投資58.7億元;建成精品旅遊線路 11 條,培育起 3 個全省休閒循環農業示範園,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發展到 1000多家,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精準潤農,利益聯結促增收

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山區自然資源,以榛子種植為基礎,配套加工環節,延伸發展旅遊業,譜寫了一曲“榛”情扶貧的奉獻之歌,在諸城當地成為美談。該公司萬畝平歐榛子基地主要位於皇華鎮的丘陵、荒山區域,覆蓋周邊20多個村莊。公司採取免費提供苗木、保底價收購方式,帶動周邊3000 農戶、6 個合作社和基地,種植平歐榛子2 萬畝,年畝均增收16500 元,在基地打工的農民年增加工資性收入3萬多元。

諸城積極探索推廣潤農模式,即以工商資本為投入主體,與自然村或部分農民採取“投資方+管理方+農戶”的模式,達成合作協議,各方以資本、土地、技術入股,明確投資方、管理方、農戶在利潤分配中的比例,共同發展高效農業。如諸城正山堂茶葉公司與鄭家溝合作,發展無性系茶葉1000多畝,取得良好效果,下步計劃推廣1萬畝以上。桃林鎮阿洛子村千畝蜜桃園,建立農業園區和扶貧農戶的利益共同體,投資1200萬元,打造山東半島蜜桃種植示範區,映霜紅蜜桃進入盛果期後,畝收入將達1.8萬元,從而構建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諸城堅持以政策為引領,以項目為導向,示範引領工商企業尤其是農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向農業農村投資,在農村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農產品加工廠及民俗旅遊點等,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聚焦農業農村。引導市場主體與周邊農民通過訂單保底、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反租經營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獲得生產、加工、銷售全程的利潤分紅,獲得土地租賃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分紅等多項收入,更好地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诸城“四轮齐驱”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诸城“四轮齐驱”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