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使用救援地震應急包?

日本是個島國,既有迷人的海洋,也有旖旎的陸地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到日本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很多,在促進日本旅遊業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日本餐飲、住宿、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為日本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有效推動了日本經濟發展。

但日本處於地震活躍地帶,地震頻頻發生,不僅嚴重影響日本本土國民的生命安全,也危害來到日本旅遊的外國遊客的安全。

據專業開發地震救援設備的上海備優安全防範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安全師周立法工程師介紹,地震很難準確預測。在地震發生後,採用“救援用地震應急包”,可起到快速救援、減少人員傷亡、挽救生命的作用。例如,“POLOPA救援用地震應急包”就是一種理想的震後救援裝備。

只有採用正確的救援方法,才能不傷害到被困人員,又可起到快速救援的作用呢。那麼,該如何正確使用救援用地震應急包?

周立法工程師認為,在地震發生後,救援分為自救和外部救援,都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1.適量喝“應急救援水”,不要一次性喝完。2.不要盲目救援,以免過度消耗體力。3.用石塊敲擊等方式向外發出求救信號,不要盲目大聲喊叫。4.外部人員在挖掘時,不要引發二次垮塌事故,反而傷害被困人員。

對地震中被困人員開展搜救時,要使用“救援用地震應急包”。這種地震應急包是一種大容量的揹包,一般採用防水面料、夜光條製成,顏色應當鮮豔顯眼,容易被發現,不應當選用用迷彩偽裝色,並有專業負重設計。所配備的應急用品除了普通地震應急包內的物品外,一般還需適應地震災害救援使用的裝備,如帳篷、睡袋、地席、安全頭盔、頭燈、對講機、安全鞋、繩索、軍用工兵鏟等。

據陽江市地震學會的專業人士介紹,正確使用地震應急包,可起到良好的自救與互救效果。人在飢餓狀態下的生命極限最多7天,如果能獲得飲水,則可以延長至7-14天。而3天不進食或者7天不喝水,就會使人面臨死亡的威脅。有了地震應急包在身邊,就能度過待援的黃金72小時,在被困人員眾多的情況下,獲得飲水尤為重要。如果被困於山野,有些植物本身就可以提供水分。此外,還可以通過塑料布收集露水,必要時也可以用自己的尿液來維持生命。

若建築物坍塌被壓時,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應急包中的防毒口罩或者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並使用應急包中的多功能小錘和小鏟。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在地震中當自己擺脫危險時,應當帶上地震救援包,積極加入到救援隊伍當中。救人時,要先了解被困人員的處境,安撫被困人員情緒,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救援,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鏟子、鐵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儘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入,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或遞入一個應急包,以維持其生命。

在開展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良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當有人員受傷,做完急救包紮後,應當按時檢查,繃帶不能過緊,如果四肢有發青跡象要當心,這表明血液循環受阻。繃帶應繞過患者身體凹陷部位如頸、腕、襠部及膝蓋。若遇到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傷情時,應當在安全手冊上查看相關的知識,再正確地處理傷口。

面對地震特點和震後救援的需求,國內的安全救護企業採用先進的救災減災技術,開發成功了POLOPA地震應急包。該地震應急包內配備的物品包括食品、應急物品、生活用品以及醫療用品等,在地震救援過程中,可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救援速度、增強救援效果、減少人員二次傷亡。

據上海備優安全防範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安全師周立法工程師介紹,日本頻頻發生地震,對日本民眾的生命構成了威脅。從尊重生命的角度出發,日本政府和有關機構應該加大地震災後的救援工作,將人員傷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國的地震應急包設備企業也應認真瞭解日本地震的特點、關注日本地震信息,採用先進技術和人體生理學原理,開發出POLOPA救援用地震應急包等“多功能地震應急救援產品”,為日本民眾提供安全可靠的地震救援和逃生設備。

如何正確使用救援地震應急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