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快遞企業科技創新,不是選擇,而是必答。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快遞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科技創新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這樣認為,同樣順豐總裁王衛也明確表示“未來快遞業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Google一樣的高科技公司”,說明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將科技作為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今年前8個月全國快遞包裹量達302.6億件,平均每個月處理38億件包裹,每日處理量早已突破1億件。面對如此龐大的快遞處理量和已經來臨的行業增速放緩,對快遞的運營壓力不斷增強,對利潤的追求越發緊迫,而快遞公司已經意識到,業務量的劇增帶來的是對土地和勞動力的需求暴增,但土地有限,勞動成本持續上升,需要扭轉發展模式,那麼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效率與客戶體驗,以獲得市場競爭力。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基於此,快遞行業正在逐漸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轉型,最初作為嚴重依賴勞動力的行業,現如今卻擁有最前沿的高科技,並且這塊大蛋糕一直被行業巨頭們虎視眈眈。

順豐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在上半年研發費用達到3.9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83%,科技從業人數4514人,較2017年增長22.6%;中通表示現在對於信息科技的投入“上不封頂”,只要有相關需求,不管人力、物力、財力都會積極跟上;韻達發展迅猛,也將在IPO募資所得39億元投入智能倉配一體化和供應鏈智能信息化系統等;德邦快遞則是通過智慧場站、智慧運力和智慧末端三大系統來構建中轉、運輸、末端高效有序的物流場景;京東同樣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站也已經正式落成……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快遞企業對於科技的投入,無疑是在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增添助力,並且,行業的痛點也恰恰正是前沿技術發力的方向。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首先,科技能夠幫助管控全網,平衡網絡。快遞企業作為網絡型組織,面對成千上萬的快遞網點,並且數量越來越密集,那麼如何管控網絡則是對快遞總部的巨大考驗,而科技的支持能夠幫助總部有效的管控,使得企業內部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企業運營效率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各家企業對於網點更加細分化,網格化,存在由原來的大網點分裂為小網點的趨勢,在此局面下,對於企業的管控能力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管控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需要借用科技的力量,以信息系統為抓手,來幫助實現對越來越多網點實現可視化管控。在信息系統中能夠第一時間看到所有的數據,實時處理,才能實現實時決策,實時優化,幫助管控和平衡整個網絡。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其次,科技能夠幫助實現降本增效。在快遞分揀一線,如果沒有新技術的加入,就意味著長長的流水線上,幾十甚至幾百個流水線工人需要肉眼識別快遞單、手動分揀,安排運送,顯然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過高,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其他環節同樣存在相同的問題,同時現如今快遞行業普遍面臨招不到人和人員不穩定的問題,科技的投入將大大減少對於人力的依賴,提升生產效率。

今年以來,菜鳥接連推出了菜鳥小盒、菜鳥語音助手、快遞塔等“黑科技”產物;而京東這邊則有無人機、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配送站等陸續問世;中通已在全國投入使用了64條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未來將在現有的82個分撥中心陸續配備完畢,節省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工,預期在2020年實現分撥中心無人操作。

科技投入這件事,快遞企業做好了不一定行,但做不好一定不行!

最後,科技能夠讓管理簡單高效。面對現在快遞企業的由總部到省區再到網點的傳導式管理,若無信息化支撐,容易產生信息漏斗,導致網點執行力差,管理難度加大。

若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則能夠有效幫助總部清晰認知當前問題而非模糊管理,能夠做到有方向有目標的清晰化管理;同時有信息化的支撐,才能更好的根據數據進行預測預警,總部的政策制定與執行才能更加的有針對性,才能更好的觀控省區和全網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正如菜鳥運用大數據技術,準確的預測到雙十一的數據情況,才能制定更為合適的應對政策。

快遞企業的科技時代已經來臨,雖然現在還偏向於場地與產能的競爭,但在未來,快遞企業較量的則是科技的力度,科技的投入將決定未來快遞企業的強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