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一技在身不怕貧困壓頂

通訊員 楊貴雲

秋意在汝城縣顯得特別濃厚,10月8日晌午時分,汝城縣濠頭鄉高源村三江背組貧困戶何飛鵬在養雞場裡忙著清掃雞圈、餵雞。何飛鵬說,因為綠色無汙染,他家養的雞肉質很好,如今銷路穩定、供不應求,不少雞還沒長大,就被客戶預訂了。

何飛鵬今年42歲,家裡有4口人。2014年,何飛鵬上山伐木不慎胸骨斷裂,花了近4萬元的醫療費,加上之前為了翻修舊屋揹負的外債,一家人頓時陷入困境。

“最困難的時候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上了,住不起醫院只能回家療養,幾個月臥床不起,讓村診所的大夫開點藥。”何飛鵬說,一家人就這樣因病返貧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之前,何飛鵬也養過豬,但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又缺乏專業技術,產值效益不好,除了季節性地上山伐木找些零活幹,何飛鵬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

近年來,汝城縣把強化技能培訓作為開展精準扶貧的關鍵措施之一,大力實施“人人有技能”培養工程,按照“培養一項技能,幫扶一個家庭,帶動一方發展”的思路,對有勞動能力和培訓需求的貧困戶分類進行產業、創業、就業技能培訓,讓貧困戶零成本學技術。

何飛鵬每年都會參加畜牧技術培訓,因為勤學肯鑽、勤勞肯幹、為人熱心,他當上了鄉里的動物防疫員。多次的學習充電讓他轉變了觀念,擴展了視野,增強了脫貧的信心。何飛鵬還鼓勵妻子參加了育嬰師家政服務培訓,培訓後他的妻子覺得應該擺脫傳統思想和保守意識,放開手腳去幹事業。

2017年,在駐村工作隊的鼓勵下,何飛鵬決心用好精準扶貧政策,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發展養殖擺脫貧困。項目啟動後,何飛鵬得到了2500元的產業政策補貼金和駐村工作隊支持援助的雞苗,他將高源村十多戶貧困戶吸納入股,成立了高鵬種養合作社。短短一年時間,合作社的肉牛就達到了30多頭。

“黨和國家政策這麼好,讓我學習了一次又一次,感覺很振作,做產業也有了些底氣。”何飛鵬說,“按照這個勢頭,今年預計年純收入可達4萬至5萬元,入股貧困戶的分紅能達300元以上,今年我們家就能脫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