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中國的喪葬文化是中國人對生者逝世與後事的觀念和處理方法,在上千年的傳統中,中國人的生死觀是沉重的、悲痛的,是送給死者最後的“體面”,所以特別注重喪葬禮儀後事料理。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舊時辦喪事有多道程序,要做道場、燒靈屋、唱夜歌等等,還要用白紙寫對聯,所以在民間辦喪事也俗稱“白喜事”。民間相信人的靈魂不死,死人能投胎轉世還有來生。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新中國成立之後提倡移風易俗,辦喪事逐漸簡化,火葬的方式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但是在我國農村的一些邊遠地區,人們仍然還是相信所謂“入土為安”的“古訓”,因此傳統的喪葬形式仍然比較流行。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這組作品來自米拍攝影師蘇澤朗(米拍ID:SHOEGAZE),是他今年五月份的時候,在江蘇句容完成拍攝的。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蘇澤朗今年21歲,來自香港,目前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影視攝影製作專業,這一次來到江蘇拍攝這組作品,是因為他想要拍攝一部關於喪葬傳統的紀錄片。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外婆去世了,但是我沒來得及回去送她最後一程,內心是蠻內疚的。這學期的課程剛好有紀錄片課,我想著能不能去拍攝葬禮這個題材,來彌補下內心的愧疚吧。但是策劃的時候,發現“哭喪”的人群們更加有深入探討的社會意義,所以最後就改了方向,從而拍攝了這組專題。”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對於蘇澤朗來說,“哭喪”是一件他從來沒有接觸過得傳統風俗,因為在香港,所有的葬禮都是“快速”和“模塊化”的,一般一天就結束了。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在句容參與的這種葬禮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些文化,整個喪葬的過程持續2-3天,有聚餐,演出,送行,火葬,出殯等一系列過程,但我主要拍攝的還是服務喪葬這個團隊人員的日程行動。”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蘇澤朗告訴小編“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哭喪奏樂的行喪人員也越來越少,我拍攝的對象中,有因為喜歡唱歌就加入團隊幾十年的人,也有因為文工團解散而不得不另尋工作的舞者,隨著社會的前進,他們的未來何去何從?他們面對生或死,又會有怎樣的思考?這個問題誰也沒辦法回答。”

攝影師記錄下中國傳統哭喪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