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跌跌不休 銀行理財產品還值得投資嗎?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明顯呈現下跌態勢。

國慶節最後一天,央行宣佈,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量約7500億元。不難預計,市場資金面將更加充裕,利率出現回落,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不可避免地繼續下滑。

數據顯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維持在4.5%-4.6%之間。相比年初的5%左右的收益率,確實比較低。從長遠看,未來央行仍將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可能繼續降準或採取其他工具釋放資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繼續下行,那麼,在收益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還值得購買嗎?

事實上,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跌是大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銀行理財有其獨特的優勢,它仍然是穩健投資的首選。

收益跌跌不休 銀行理財產品還值得投資嗎?

其一,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比較穩定。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標率都在97%以上,收益未達標的一般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即掛鉤股票、外匯、黃金等高風險標的的理財產品)。可見,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能夠實現的,這也是不少追求收益穩定的投資者樂於見到的。

其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風險較低。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標的為存款、貨幣基金、債券等等,均為風險係數較低的投資標的,相比起P2P與股票,銀行理財產品是比較安全的投資品種;

此外,目前銀行理財的門檻已由之前的五萬元降至一萬元,讓多數的投資者買得起銀行理財,這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資金。

其實,降準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行,這是大趨勢下的必然結果。除了銀行理財產品,P2P和互聯網寶寶的收益也將下滑。然而相比P2P,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極低,而收益又明顯高於寶寶,所以還是性價比較高的投資工具。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投資者適宜購買中長期銀行理財產品。這是因為,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優勢明顯,普遍高於短期產品。二是,購買中長期產品能夠提前鎖定高收益,避免資金站崗造成收益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