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未來科技金融創新之旅的第一天,後E企業家們在劍橋大學進行深度學習。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Prof. David De Cremer為大家講授《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Prof. Sir Alan Roy Fersht向大家講述《凱斯學院與霍金傳奇》。當天,後E企業家們遊覽了劍橋大學,並且參訪了劍橋醫學院,感受百年劍橋的深厚底蘊。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現如今提起“科技”、“創新”,人們第一想到的是美國硅谷,鮮有人腦海中會浮現英國。尤其近些年在政治、國際等因素的影響下,英國經濟衰落,未來的種種不明朗因素影響了大英帝國的意氣風發,以至於人們甚至忘記了,是在英國,誕生了蒸汽機的第一聲巨響,也是在英國,永遠印刻了牛頓、達爾文、法拉第、麥克斯韋、霍金等一系列巨擘之名。

但事實上,擁有牛津、劍橋兩所世界頂級學府的英國,在科技事業上從未停止腳步,每一間實驗室、每一位科學家皆始終在為“解決實際問題,給人類帶來更好的未來”而默默做事。

英國在世界上的聲音變小了,只能說它一直安靜優雅,不爭風頭,不搶風口,不似美國科技發展中的“鋒芒畢露”,而這與英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有關,有人說,英國的科技發展,也呈現出一派“英倫範”的特點。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企業家在劍橋大學

“在劍橋,我所認識的諾獎獲得者,他們非追名逐利者,每一位都是‘gentleman’”。英國劍橋大學血管新生及重要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樊臺平如此表示。

劍橋大學:產學合作 自由精神

論英國的科技創新源頭,還當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擁有800逾年曆史的世界頂級學府,其中,劍橋大學更被稱為“歐洲硅谷”,它曾產生92位諾貝爾獎得主,劍橋更以先進的技術力吸引超過4300家企業到此駐點,邀請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加入,與遠在加州的硅谷遙相呼應。

根據英國國家轉型報告《科技國度2016》(Tech Nation 2016),英國27個科技產業集群中,位在東英格蘭的劍橋,“國際合作程度”取得最高分。原因不難理解,劍橋大學自由卻嚴謹的學風下,聚集高質人才和先進技術,這些吸引著國際企業駐點、產學合作,以及絡繹不絕的併購案。

在產學合作方面,大學西邊幾百公尺外,“麥斯威爾中心”(Maxwell Centre)就扮演了平臺的角色,令材料、光學、電腦科學等理工學科研發的先進技術與企業間有更直接的接觸。據稱,這是劍橋大學透過產學合作擴大影響力的方式,除了大學研究機構中產生初創公司,國際企業也會來到劍橋淘寶“金頭腦”。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 提供商ARM在27年前來到劍橋安營紮寨,從一間初創公司,發展為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要角。它的聯合創始人穆勒曾說,“從來到劍橋第一天我們就走向全球,建立全球夥伴關係”。

而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劍橋還擁有數量眾多的與臨床醫學相關的學術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性醫院,在產學一體化的思路帶動下,劍橋大學的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醫學研究得以不斷突破。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Prof. Sir Alan Roy Fersht為大家講述

“自由精神是劍橋大學創新力持續存在最重要的方面,我們提供最開放、自由的模式給予科學家,並鼓勵年輕人進行科學研究,同時也吸引了世界級科學家來到此處,我認為,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是劍橋大學一直存在的自由精神、自由模式。”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Prof. Sir Alan Roy Fersht如此表示。

課堂分享:科技與政治的洗禮

在Prof. Sir Alan Roy Fersht的課堂分享中,他向企業家同學們介紹了自己對蛋白的研究工作,因細胞構成的三個最主要的部分,其中之一便是蛋白,所以對蛋白的基礎研究,對於攻克許多疾病有著重要作用。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企業家與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Prof. Sir Alan Roy Fersht

分享過程中,企業家同學們與教授積極互動,考慮到劍橋大學醫學院一直是癌症研究的前端陣地,在被問到“癌症到底何時能夠被徹底攻克”這一問題時,Prof. Sir Alan Roy Fersht直言,“在與癌症的鬥爭中,我自己的工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毫無疑問,現在已經有許多進展。但癌症問題並不是單一方式就能夠解決的,我們是在控制細胞週期,但還有其他很多東西需要解決,(就像修車一樣)你不能只是修復它的剎車,還要去修復它的油門,所以要研究生產很多不同種類的藥,去解決它不同層面的問題,攻克癌症,這是需要世界各科研機構共同完成的,只能說,希望儘快有所進展。”

岡維爾與凱斯學院是霍金生前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地方,擁有開放、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Prof. Sir Alan Roy Fersht分享了一張霍金在學院餐廳時用餐的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霍金被學生們圍繞在中間。“學院的餐廳是學生們交流思想的一個重要地方,一週有五天是在這裡用餐的,我們把這裡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場合,學生們總是能夠交到新朋友,大家共同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談及政治,英國“脫歐”一直是國際性熱點議題,尤其考慮到,近日英國與歐盟關於“脫歐”的談判進行的並不順利,英國很有可能面臨“硬脫歐”的局面,如此情形下,中、英於2015年開啟的“黃金時代”還能否順利進行下去呢?英國“脫歐”會對中國及中英貿易合作產生哪些影響呢?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Prof. David De Cremer為後E企業家講授《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

“英國脫歐,中國一定是不願意看到的,這會為兩國關係帶來一系列反應。首先,中國在以前只需與歐盟打好交道,但現在,在處理好與歐盟關係的同時,又要權衡處理與英國的關係,國際關係會變得複雜起來;其次,英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助推中國貨幣國際化進程的金融中心,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來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中國是不希望與英國失去友好關係的,但‘脫歐’不確定性加大了此方面的隱憂。”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Prof. David De Cremer如此表示。

下午,Prof. Sir Alan Roy Fersht帶領後E企業家們參觀了風景如畫的岡維爾與凱斯學院,並走進了校園內霍金先生生前的辦公室,這是史上中國商學院參訪團第一次走進這裡,眾人皆深感此次機會的難得與珍貴。據瞭解,在霍金去世後,岡維爾與凱斯學院為他降半旗致哀,劍橋的師生皆去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而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參訪者也不禁為這位宇宙的探索者默默致敬。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企業家遊覽劍橋大學

在英國劍橋大學血管新生及重要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樊臺平的帶領下,後E企業家們一同參觀了劍橋醫學院,這裡雲集了最先進的臨床醫學學術研究機構以及研究性醫院。其中,園區中的MRC分子生物實驗室最負盛名,曾誕生1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據樊臺平教授的介紹,整個醫學園區共有15個研究所,許多生物科學的偉大發現均誕生於這裡,如DNA結構、胰島素結構、單克隆抗體的發現等,甚至是“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也是在這所園區從事他的“試管嬰兒”研究工作的。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劍橋大學血管新生及重要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樊臺平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劍橋醫學院

之後,本次遊學在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舉行了歡迎晚宴。晚宴採用高桌晚宴形式,它起源於牛津和劍橋的傳統學堂晚餐。在高桌晚宴上,有著嚴格的著裝要求,有著嚴謹的程序和餐桌禮儀。高桌晚宴的安排旨在讓大家深度感受英國之文化與精神。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後E英國行」美國模式之外,遇見英國創新科技新勢力

高桌歡迎晚宴

第一天豐富的活動結束之後,後E企業家們還將迎來前首相卡梅倫的見面會、羅斯柴爾德家族莊園見面會,以及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親臨課堂進行交流。作為後E推出的高規格英國遊學項目,將有近百位同學在此次遊學中體會英帝國百年變遷以及尚未被媒體熱炒的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開拓視野,尋找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