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巴西紅象草是增潤農業引進培育,已初步進行了適應性栽培試驗和生物學特性研究及其他應用研究。增潤農業根據初步的觀測、試驗和研究,該草是禾本科多年叢生草種,生物量大,種植一次可連續收割十年。巴西紅象草購種聯繫電話和微信號碼為:18873031133,經增潤農業測定巴西紅象草粗蛋白18.46%、精蛋白16.68%、粗脂肪1.74%、灰份9.91%、粗纖維17.78%、無氮出物41.11%、能量3.54兆/kg、鈣0.678%、鉀0.11%、水分11%、總糖8.30g/100ml、維生素B20.38mg/l、維生素B10.22mg/l、維生素C134mg/l、硒0.014mg/l、鋅0.71mg/l、鎂348mg/l、磷19.2mg/l、鎘<0.05mg/l、纖維長度1.48mm、纖維寬度30um、纖維含量25.26%、木素含量18.49%。增潤農業初步的栽培和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該草用途廣泛。經規模化種植和加工,用於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適栽菌種主要有香菇、靈芝、猴頭菇等多種菌;養分和能量的利用率高,可用於治理水土流失;粗蛋白含量高,作

牧草栽培,用作青飼料供應規模化養殖場。

巴西紅象草品質優良,草食動物愛吃,乾草粗蛋白含量高達16.5%,可明顯提高家畜生產性能。研究表明,種植巴西紅象草,是解決飼草資源、水土流失、農民增收、中纖板原料的有效途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明顯。

巴西紅象草種植可優質高產,牧料適口性好,營養豐富,可成為新的畜牧“當家牧草”和“農家寶”,推廣應用前景廣闊。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種植和利用巴西紅象草可實現CO2零排放,減少SO2排放。國家政策支持,可獲國家專項資金資助和電價補貼等。種植能源草,每畝年產新草達30-45噸,相當於4-7噸原煤(原煤600-1000元/噸)。栽培技術簡單,一次耕種,每年收割多次,20年不需再種植。經濟價值遠遠大於一般農作物。

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作生物質燃料用於火力發電和其他工業鍋爐燃料,燃燒熱值高達3500-4100大卡/公斤,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和效益優於桔杆燃燒利用。我國目前主要發展的是秸桿直燃發電,國家電網以及五大發電集團的中電投、華電集團、大唐集團等紛紛在全國範圍內搶佔優質秸稈發電資源。從我國已建成的生物質發電廠來看,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秸稈的連續穩定供應是一大瓶頸,也是高成本的一大因素。桔杆季節性強,可收集的時間短,需要的倉儲面積大,儲藏時間長,如含水量高易黴壞腐爛。農戶分散,單戶生產規模小,收集運輸環節多,管理難:田間收集-經紀人收儲點-電廠收儲站-電廠;收集經濟半徑不宜超過50km,現有的生物質發電廠超過90km,燃料質量不穩定,燃燒穩定性差。

巴西紅象草可在非農用土地上種植,對生態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並且效率更高。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作為生物燃料發電,在大規模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情況下,其成本並不比收購儲存加工秸稈高。假設以種植一次可收割二十年來計算,用草發電是目前生物燃料中最經濟、最清潔的方法。用草發電的生態效益還遠遠大於用煤。替代石化燃料可減少CO2的排放量; 能源草發電CO2近零排放;能源草的推廣可補充或替代煤、重油、秸稈和林木作為新的燃料來源。巴西紅象草可一年收割多次,除長期雨季外都可收割,根據電廠的生產計劃和當地氣候進行分批收割、破碎、乾燥,從加工地點直接運送到電廠。所需倉儲面積較小,儲藏時間短,草粉質量和供應穩定。

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巴西紅象草採用分株或莖節繁殖,栽種後40天左右即可收割第一次。在長江以南地區每年生長期長達9個月以上,年畝產鮮草25噸左右,在我國巴西紅象草的海南、廣東、廣西等一些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收割巴西紅象草,其產量高達32噸左右,居禾本科牧草之首。其產量為豆科牧草的20-30倍。宿根性能良好,栽種一年,連續6—7年收割,第二年至第六年是巴西紅象草的高產期。巴西紅象草以無性繁殖為主,耐寒性較強。一般在0℃以上可自然越冬,上可正常生長。病蟲害少,整個生長期極少發生病蟲害,可能上牧草中病蟲害發生最少的牧草。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專業化集中種植,草源穩定,以每日提供400噸草粉(可發電686,000kwh) 計算,約需1000公頃(=10平方公里)的種植面積。大大減少運輸距離。P、K、S等礦物質元素含量低於秸稈,燃料質量穩定,燃燒穩定性好抗病蟲害性能強,對各種重金屬具有富集作用,有助於土壤及水體汙染治理,能在礦區附近及其它環境受到汙染地區種植。多年生,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及理化性質的改善,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狀況的改善。

幫扶種植巴西紅象草,畝產達24000斤新草,適合作菌草栽培也可作青飼料。在寧夏河套地區做治理沙漠栽培試驗取得初步成功。在浙江金華蘭溪河灘沙地栽培108天,株高3.5米收割,畝產1.4萬斤新草,全年畝產4.5萬斤新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菌草栽培可年收割3次,生物量大、蛋白質營養水平高,是做菌草和飼草的理想原料。另外可做生物質燃料用於火力發電和工業鍋爐燃料,燃燒值3.5-4100千大卡/公斤,在巴西和德國等國家已有合作成功運用大規模種草火力發電的案例。菌草研究所和南非已開發出該草種種植和收割機械,3人1小時可一次性完成1公頃草場的裁種、開溝、房中、施肥、蓋土、壓實,六道工序一次完成。

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巴西紅象草適種於各種類型的土壤,酸性粗砂質紅壤土和輕度鹽鹼地均能生長,其耐酸性可達PH值4.5。在旱地、水田地、山坡、平地、田埂、河埂、湖泊邊等各類型地上及庭院、盆栽等一切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均可種植。巴西紅象草是叢生草種,收割後留樁可再生。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人工以扦插栽培為主,目前沒有發現生物安全性問題。在我國、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非、萊索托、盧旺達種植多年的情況來看,沒有發生生物入侵現象。

巴西紅象草的種植要求是:一般說來,日照時間100天以上,海拔在1500m左右,年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無霜期300天以上,由於巴西紅象草生存能力、抗逆性較強,所以它的成活率極高,在一般氣候條件下,成活率均在98%以上,在高寒低溼地區,成活率也可達到90%以上。北方地區冬季如果採用大棚進行越冬,其種植效果與南方差異不大。種草有助於保持甚至改善生態多樣性,草叢中生長各種昆蟲,並且吸引鳥類築巢和小型哺乳動物棲息;與農作物相比,少施肥,不用除草劑殺蟲劑;多年生的草不干擾土壤系統,能修復生態,在坡地、鹽鹼地、沙地、荒地、受到重金屬汙染等地方種草,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輕土壤板結,吸附重金屬,淨化水體。

一般當年春季栽種的莖節,於11月下旬停止生長(廣西南部、海南省、廣東南部等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平均株高4-5米,最高可達6米,分櫱能力強,每株當年可分櫱20-35根,最多達60多根,每畝可繁殖35萬根,繁殖係數達500倍以上,春季種植一畝巴西紅象草,生長8個月後,來年的種莖即可擴種到500畝以上的種苗需要,若肥水充足,長勢十分旺盛,來年的種莖即可擴種到800畝的種苗需要。種一年可連續收割至少二十年,在長達二十年的生產栽培期間,對土壤的耕作僅限於種植當年,可降低土壤侵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營養物質可通過根莖系統進行循環利用,因此對化肥的輸入要求較低; 天然害蟲較少, 需要殺蟲劑少; 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可有效利用和改良農業廢棄地、農田邊際土地、荒地、鹽鹼地、乾旱地、山坡地、重金屬汙染農田、沙地等土地資源; 也能函養和保護水源用於治理水土流失

巴西紅象草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由增潤牧草網提供:www.mucao.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