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8個經濟學原理,讓你的設計更值錢!

經濟學原理可能是所有學科中最能跨領域使用的知識了,說世界上一切問題的本質上都是經濟問題或許有點過,但產品設計領域的問題卻基本上都是經濟問題。畢竟設計產品的初衷就是為了盈利,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造福了用戶,那也只是順便為之。

為什麼說產品設計中的所有的問題幾乎都是經濟學問題呢?

簡單舉幾個例子就很清楚了,公司設計一款產品發現某個功能的作用不是很大,所以決定優先開發其它的功能。這其實就是一個機會成本的案例,錢以及資源都是固定的,開發了這個需求,另一個需求就需要滯後,這其中必須要作出選擇。

再比如:產品設計一個功能讓用戶使用更加方便,這看起來是為用戶進行考慮的,但其實也是經濟方面的考量。更加好的用戶體驗可以留住用戶,打壓自己的競品,從長遠角度來講可以實現盈利的目的。

經濟學原理有很多,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應用於產品領域,作者精選了以下一些著名的原理來為大家呈現經濟學原理的應用。

一、機會成本

1. 原理理解

最著名的原理之一,簡單來說就是機會本身也是一種成本。比如:今天去爬山了就失去了去游泳的機會,如果選擇一個人成為終身伴侶就失去了選擇其他人成為伴侶的機會。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如果選擇了設計為自己的專業,就失去了以金融為自己專業的機會。

機會成本的選擇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卻常常被大家忽視。比如:很多人不是很珍惜自己的時間以及對於選擇本身不夠慎重,他們很少考慮到做一次選擇的代價有多麼沉重,將機會成本的概念引申到產品設計中則是以下幾點。

2. 產品中的應用

首先就是需求的排序,很多公司對於需求的選擇都是慎重的。對於一個產品而言,需要改進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因為每一個方面都不大可能無法進行改進。這個時候企業就必須進行選擇了,哪一個需求更加重要以及哪一個需求的迫切性更加強。

公司著重考慮的是那些重要且緊迫的需求,對於那些不是很重要的需求則重視度比較低。這其實就是機會成本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選取一個需求進行開發,其它的需求都是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即開發了這個功能,其它的功能都會因為資源不足而暫時被放棄。這個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企業在確定開發任務的時候必然是十分慎重的。

當然,這種情況也就為產品經理辛苦找資源,找支持的悲催生活埋下了伏筆。如果無法打動自己的老闆,那麼你的想法將無法得到大家的關注。

二、沉沒成本

1. 原理理解

該原理著名程度和前者不相上下,且對於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決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簡單來講就是已經付出的成本是絕對追不回來的,所以不要將其納入後續決策的考慮因素之中。當然這個道理往往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一個男同學追求自己心儀的女同學很久之後才追到手,在這期間付出了大量的時間以及金錢。為了追求該女同學,該男同學盡心盡力,當牛做馬,一日三餐準時送達,風風雨雨從不缺席,經過多年的死纏爛打終於獲得了美人的芳心。

可是在一起之後才發現兩個人的三觀差距很大,仙子落凡塵之後並不是那麼無暇。在一幫狐朋狗友的分析下,該男同學發現自己和該女同學以後很難有好的結果。

這個時候該男同學就很難選擇了,放手吧,畢竟花費了這麼大的代價,自己心裡覺得太虧了。不放手吧,覺得以後肯定是不好的結果,長痛不如短痛,有時候不如早早放手。這個時候,如果足夠理性就應該使用沉沒成本的原理來分析當下的現狀。

就沉沒成本而言,分析不應該考慮追求時所花費的成本,因為這些成本已經覆水難收。理性的考慮是,以追求到手為起點進行思考,在一起利大於弊就在一起,否則早日放手對於彼此都更加好。但是實際選擇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就是難以放手。

學會這8個經濟學原理,讓你的設計更值錢!

上圖為沉入水中的食物,一旦其已經完全沉入水中,那麼就是失去了。如果打算去打撈則是另一件事情了,即已知某一片區域沉入了一些水果,打撈成本是否高於水果的成本。

2. 產品中的應用

將該原理應用於產品設計的例子,則是果斷放棄沒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即使整個團隊已經為其奮戰了很久,或者在其中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樣的失敗案例其實是很多的,比如:一個程序開發已經完成了40%,然後發現這個方向市場情況堪憂,即使最終發佈很有可能也是慘淡收場,這個時候是否要放棄該產品就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了。

正確的思考方法就是這40%的投入已經花費了,肯定收不回來了。因此不妨考慮以下問題,這個產品的成本變成了原來成本的60%,做完它之後可以盈利嗎?

如果可以盈利,那就做下去,如果即使成本只有原來的60%也是虧損的項目那麼還是及時止損的好。

三、有效市場理論

1. 原理理解

有效市場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認為市場是有效的,個人掌握的信息不大可能讓個人超過市場的平均收益。尤其對於新入行的人更是如此,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小明去超市買東西,買完之後準備排隊付款,發現隊伍的長度是不同的,且有一個隊伍的長度非常短,於是小明很開心的排到了這個隊伍後面,然後發現了該隊伍的收付款機器是壞的,然後花費了更多的等待時間。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小明作為新來者,難以獲得比原來人群更多的信息,在市場是有效的情況下,不會留有這麼大的機會。

同樣的道理,還有路邊的果子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吃或者不好吃,地上如果有一張100塊則要小心是否是有的人有意為之。

學會這8個經濟學原理,讓你的設計更值錢!

上圖為市場中琳琅滿目的商品,在市場是有效的情況下,產品基本上都是物有所值,很難出現物超所值以及名不副實的商品。

2. 產品中的應用

市場是有效的,其實就是提醒人們不要以為有天大的好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面前。這點在產品中能夠及時制止決策者,進行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比如:決策者發現某個領域還沒有公司做相應的產品,然後經過思考發現這個產品的製作難度是很低的,於是他得到了一個結論,抓緊將所有的資源投入這個領域之中以求馬上成為黑馬,彷彿上市就在眼前。

這個時候決策者就應該稍微想一下了,這麼大的缺口可能被留下來嗎,那麼多大公司為什麼不做,難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就只有我發現了這個情況。

接下來應該沉下心來進行思考,首先自己是不是業內水準很靠前的人,自己的信息渠道是什麼,是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都是可以進行後續計劃,如果自己只是入行的新人,那麼最好不要多想,之所以將這個新發現作為財富的最大可能就是懂得太少,想的太多。

作者是研究生,新入學時也是點子很多,覺得所有人都沒有我的想法多。後來發現自己所謂的點子大概不是做不到就是沒有做的價值,或者別人早都嘗試了有其它的問題難以解決。

產品工作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工作,但是對於新人而言還是要剋制,時刻牢記市場是有效的,自己並不會領先這個時代多少,也沒有主角光環,大概率下也成不了喬布斯。

四、邊際效益原理

1. 原理解釋

提到邊際效益就必須提到另外兩個概念了,即邊際成本以及邊際收益了。簡單來說,邊際成本就是增加一份產品或者多服務一個用戶所花費的成本,而邊際收益則是為此得到的收益。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汽車廠在設計好汽車之後,多生產一輛的成本並不是很高,但是售價和生產的第一輛是一樣的。這樣顯然一個車型售出量越大,越賺錢。

當然也有反例,例如:

送給女朋友禮物,送的次數越多,驚喜以及能夠打動對方的程度就會越低,最終會讓對方將收禮物作為理所當然,所以愛情是相互的,單方面的付出會走的很辛苦。

2. 產品中的應用

產品最重要的指標可能就是用戶量了,這是為什麼呢?

上述理論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產品用戶量的增加會顯著增加產品的收益,但是對於產品成本的增加卻不是很多。對於產品而言,用戶數量的變化對於成本的影響遠遠小於對於盈利的影響。

不同於實物產品,互聯網產品是數字信息,這導致互聯網的邊際成本特別低,因此各個互聯網企業必然會將用戶數量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

五、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1. 原理解釋

這個原理很直白即分散風險,各位讀者如果有理財的經驗對於這個道理肯定很熟悉,很少有人會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放在同一個平臺上或者買同一家的股票。因為這樣做實在是太危險了,大多數投資建議基本都是分散化投資,比如:80%的金額買低收益低風險的產品,20%的金額買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資本比較安全。

一方面能夠保證本金幾乎不會損失,另一方面又能夠讓自己有衝擊高收益的機會。當然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就當我沒有說。

學會這8個經濟學原理,讓你的設計更值錢!

△ 圖片來源:Nairo在群中的分享

上面的圖片純屬低概率事件,讓我們繼續之前的話題。分散風險其實很有用,而且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都採用了分散風險的措施。例如:報志願的時候報考多個院校,一般總有一個能考上的。在遇見重大事情決策的時候,多聽取他人的意見,總有人說的是對的。

2. 產品中的應用

這點在產品中也是很常見的, 比如:同時開發多個產品,不要將公司的命脈壓在一個產品之中。騰訊除了 QQ 之外還有微信,即使有一天 QQ 不火了,騰訊依然是領頭羊。字節跳動除了段子之外還好有抖音,否則內涵段子的下架將會導致公司的全面崩盤。

其實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很多的產品,且會涉及到各個方面,一方面這樣便於打造自己的體系,各個產品能夠互幫互助。另一個考慮應該就是公司安全方面的考慮,如果一個方向突遇政策等嚴重的打擊,公司是否能夠挺過去。

大的公司產品很全面,很難受到致命的打擊,就拿騰訊來講,即使真的社交圈變天,騰訊依然是最大的遊戲公司,遊戲方面的盈利能夠支持騰訊再次將劣勢搬回來。但對於小公司而言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了,就像最近岌岌可危的 p2p,公司涉及的領域有限,一旦出現資金問題基本只有倒閉跑路一條路可走。

六、自由交換是互利的

1. 原理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交易不是強行發生的,那麼必然對於雙方都是有好處的。比如:很多電視劇中的惡霸強行買賣貨物,就屬於非自由交換。這點其實很好理解,既然是自由交易,交易雙方對於交易是否進行都是有權利決定的,那麼如果對自己是壞處,當然不會促成該交易了。

比如:

小明打完籃球之後去超市買了加冰的可樂,小明花費了2.5元獲得了加冰的可樂,這筆交易對於小明和店主而言都是值得的。對於小明而言,花費2.5元可以獲得清爽的可樂顯然是一件值得的事情。而對於店主而言,這個可樂的成本是不足2.5元的,以這個價格賣出去是值得的。

如果一方覺得吃虧,交易很難進行。

2. 產品中的應用

當下應該還沒有哪一款產品是用戶不得不用的,也許微信,QQ 讓用戶很難離開,但是這裡的很難離開是指用戶需要它的服務而不是說它是強制用戶使用的。使用任何產品其實都是產品和用戶之間的互利行為,用戶使用了產品自然可以滿足自己某個方面的需求,而對於產品而言,用戶可以為產品的傳播做貢獻,此外,廣告商也會根據產品的用戶數量來決定廣告投放的價格。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和用戶都是獲利的,事實上,如果產品和用戶有一方沒有任何獲利,該產品是很難長期存在的。比如:只有廣告的軟件,用戶會選擇卸載。

沒有任何收入的軟件,公司只能夠燒錢運營,這有可能是為了用戶的獲取,或者給其它產品打廣告。如果公司只有這個產品,且還一直免費,那麼這個公司大概是福利機構吧。

比如:微信雖然所有的功能都是免費的,還沒有會員制度,但是微信這樣做為自己帶來了龐大的用戶,可以為自己的其它產品進行佈局。

七、結果比動機更重要

1. 原理解釋

結果比動機重要可以理解為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可以不去管這件事情開始的動機是什麼。

舉一個例子:

一個企業家為了自己賺錢然後努力創業,最終成為了大公司的老闆,這個時候社會各界都會給其極高的讚譽。政府也對其讚賞有加,認為其創造了很高的稅收以及工作崗位。

但是這個企業家做一切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能夠賺大錢,住別墅、買遊艇。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就可以了。

富豪的目的是為了享受,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大家對他的評價。

2. 產品中的應用

事實上,幾乎所有產品的產生都是為了讓老闆或者投資人賺到錢過更好的生活。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認為電商改造了生活,喬布斯定義了新的生活方式。也不妨礙大家對很多遊戲廠商的信仰,例如:暴雪,玩家對其非常熱愛,但事實上也只是商人而已。

這其實就是結果重於動機的例子,我們並不會在意他們為何干這件事情,只要知道這件事情的結果是對大家有利的就足夠了。開發任何產品都是為了盈利,但是產品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因此大家願意尊重那些商人,並將其推上神壇。

八、心理賬戶

1. 原理解釋

所謂心理賬戶則是人心中對於某個事情的看法以及歸類。

例如:

小明要去網吧打遊戲,提前在賬號中充了3塊錢,去的時候還買了3塊錢的快樂水。走到路上想著打遊戲的技能,沒有注意一輛汽車正迎面駛來,然後匆忙之下將可樂扔到了臭水溝裡。

這個時候小明還會去上網嗎?

大概率下還是會的,那麼如果小明時刻默唸自己的密碼是123456,然後受到了驚嚇之後忘記了密碼,導致充值的賬戶白充值了,雖然快樂水還在,但小明會去上網嗎?

大概率下是不會了。

雖然都是3塊錢,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是因為小明將快樂水和網費歸類到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之中。所以導致一樣的損失,不一樣的結果。

2. 產品中的應用

產品中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呢,當然也是有的。這個可以從軟件版權意識談起,由於國內的特殊環境,導致大多數人都覺得網上的東西是免費的,所以盜版軟件很多,正版軟件幾乎賣不出去。

但隨著近些年來知識付費的興起,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大家逐漸願意充值會員,願意為知識付費,願意買正版軟件了。

這種變化其實就是人們從心理上,已經將數字產品作為了應該付費的那一類,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覺得不就是使用軟件嘛,又沒有實物,為何讓我出錢?

總結

經濟學原理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原理了,不同於很多專業領域的定律,出了本行使用範圍很有限。經濟學原理不同,它是對生活的指導,可以用於各個領域。

本文只是拋磚引玉,事實上如果仔細去挖, 能夠應用於產品的經濟學原理遠遠不止這麼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找,也歡迎在評論區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