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中秋佳節,雖然低頭月餅,抬頭滿月,但對於月亮,你真的瞭解嗎?

你可能會說“當然瞭解啊”,不過別急,你最好先看看下面的內容

今天給你介紹一本關於月亮的好書,你對月亮的所有好奇,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月亮》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1. 天上為啥會有月亮?

關於月亮的來源,有很多科學猜想。目前最主流的解釋是:若干年前,有顆跟火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撞上了地球,不僅把原本直立的地軸撞出了傾斜度,還將地球的一部分物質撞了出去,這部分就是我們看到的月亮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2. 如果沒有月亮,地球將會怎樣?

假如月亮消失,可不只是夜晚天空少了個亮光這麼簡單。不僅潮汐會受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也會比現在快三倍,大氣活動也會強烈許多,四處都是狂風暴雨。簡單來說,地球會變得特別不適合生存。即使能產生生命,也一定與現在大不相同。

3. 古人如何看待月亮的圓缺變化?

幾乎在世界的所有地方,都把滿月當作吉祥時刻,許多民族都有滿月下翩翩起舞、尋找伴侶的習慣。新月則沒那麼討人喜歡,往往被認為是死亡的象徵。月食更被認為是即將死亡的標誌。所以月食發生時,中國古人會敲鑼打鼓趕“天狗”,美洲一些印第安部落則會射出火箭,攻擊吞噬月亮的“妖怪”。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4. 生命的象徵是月亮,還是太陽?

你一定會脫口而出,“當然是太陽啊”,還真不一定。這其實和不同地區的氣候有關。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溫帶地區,由於陽光是農牧業寶貴的資源,人們會把太陽看作生命的象徵。月亮就會“失寵”,經常和寒冷、黑暗連在一起。但在印度、埃及這樣的熱帶地區,往往把太陽視作大敵,溫和的月亮取代太陽的地位,受到人們的崇拜。

5. 月亮真的會影響我們的生理狀況嗎?

好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並能列舉出各種證據。但事實上,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明這些說法。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自證預言”,或許能給出解釋。“自證預言”是說:如果我們期待某件事發生,它就會真的發生。仔細想想,如果你抬頭看到月亮,心想“不好,今天又要失眠了”,帶著這樣的心理負擔,怎麼能睡著呢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6. 為啥月亮升起落下時,看起來特別大?

月亮升起和落下時,看起來特別大;上升到空中後,看起來就比較小。月亮和地球的距離沒有大的改變,為啥看起來不一樣大呢?有兩種可能的科學解釋:①月球在地平線時,我們的大腦會認為它比在高空時離我們更近。如果實際大小不變,大腦會覺得它變大了。②明暗對比讓人產生錯覺,認為升起和下落時月亮更大

7. “阿波羅”登月是真的嗎?

關於月球最大的謠言是:美國登月是個彌天大謊。這些人的理由是,月球上沒空氣,登月照片裡的美國國旗不可能飄起來。實際上,那是NASA宇航員為了讓國旗展開,用鐵絲撐的,鐵絲彎彎曲曲,所以才有了“隨風飄揚”的效果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8. 人類的登月幻想中,哪個最神奇?

人類關於登月的幻想,從沒停止過。最值得稱道的,當屬凡爾納186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書中很多細節,與100多年後的阿波羅登月驚人的相似。比如:發射地點都在佛羅里達、宇航員都為3人、飛行速度相差無幾、降落地點只差幾十公里……做出這些神預測,並不是因為凡爾納能預見未來,而是因為他在創作中參考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9. 這個中秋,月亮什麼時候最圓?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實不大準確。月亮最圓的時候,是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對地球的瞬間,可能在農曆十五、十六或十七。今年中秋的滿月,出現在明天上午10點52分。不過今晚的月亮已經非常圓,肉眼完全看不出區別。

九個關於月亮——不常見的知識點「備好賞月用」

讓我們對《月亮》的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譯者甘錫安、出版方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說一聲感謝!

轉自「羅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