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鎮志》篇目體例示意

《柳林鎮志》篇目介紹可參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出版《鄉鎮志編纂手冊》,更多鄉鎮志篇目介紹可參考該書


《柳林鎮志》篇目體例示意

目錄

柳林鎮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小組歷屆成員)

柳林鎮區域位置圖

柳林鎮行政區域圖

柳林鎮總體規劃圖(2004—2015)

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柳林鎮

柳林鎮現任領導班子

省市區鎮領導及專家學者和《柳林鎮志》編輯人員

柳林風貌

前言

凡例

特載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柳林

概述

大事記

約公元前22世紀以前

唐(618年—907年)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北宋遼(960年—1127年)

元代(1271年—1368年)

明代(1368年—1644年)

清代(1644年—1911年)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

第一篇 環境與保護

第一章 歷史沿革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置與區域

第三節 地界

第二章 村落

第一節 村民自治

第二節 村民委員會選舉

第三節 村民委員會歷任領導

第四節 各村簡介

第五節 村務公開

第六節 自然村村名來歷

第三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貌

第二節 氣候

第三節 災害

第四章 資源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植物

第三節 動物

第五章 環境保護

第二篇 人口與計劃生育

第一章 人口總量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普查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家庭戶

第二節 性別

第三節 民族

第四節 年齡

第五節 文化

第三章 計劃生育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生育規定

第三節 生育措施

第四章 長壽老人

第三篇 史前文化明珠——大河村遺址

第一章 遺址發現和發掘

第一節 發現

第二節 發掘

第二章 考古研究

第一節 五千年前的生態環境

第二節 墓葬

第三節 房屋建築與氏族婚姻

第四節 地下窯穴

第五節 物質生產的工具

第六節 日常生活的用具

第七節 獨具特色的藝術

第三章 遺址博物館

第一節 建築

第二節 簡介

第三節 開放

第四節 出土文物五個之最

第四篇 民族宗教和民俗

第一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節 宗教活動場所

第二章 村民生活

第一節 村民收入

第二節 消費

第三節 農民生活

第三章 時令節日

第一節傳統節日

第二節現代法定節日

第三節回族主要節日

第四章 習俗

第一節 婚嫁習俗

第二節 喪葬習俗

第三節 生活習俗

第四節 禁忌

第五節 積弊陋習

第六節 回族習俗

第五章 稱呼、方言

第一節 稱呼

第二節 方言

第六章 詩歌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 詩歌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七章 姓氏

第五篇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都市村莊和新村小區建設

第一節 都市村莊建設

第二節 新村和住宅小區建設

第二章 道路交通

第一節 道路與橋樑

第二節 主要道路、橋樑、交通設施

第三章 供水供電

第一節 生活用水

第二節 供電

第四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郵政電信網點

第二節 電話通信

第六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村體制

第一節 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收益分配

第二章 生產條件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畜力

第三節 農機具

第四節 電力

第五節 勞動力

第六節 耕地

第七節 生產資料

第八節 農業技術

第九節 水利

第三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油料作物

第三節 經濟作物

第四節 蔬菜作物

第五節 瓜類作物

第六節 菌類作物

第四章 林果業

第一節 林業

第二節 果樹

第三節 病蟲害防治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發展

第二節 品種和飼草飼料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四節 動物防疫

第五節 畜牧醫療機構

第六章 水產

第一節 水產資源

第二節 漁業生產

第三節 漁具

第七篇 副業企業

第一章 副業

第一節 農村副業

第二節 副業管理

第二章 企業

第一節 手工業

第二節 社隊企業

第三節 鄉鎮企業

第四節 企業管理

第五節 企業人事

第六節 機構沿革

第三章 企業選介

第一節 河南奧克啤酒實業有限公司

第二節 河南國基集團

第三節 河南花花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章 招商引資

第八篇 商業服務業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傳統商業

第二節 供銷社

第三節 個體私營商業

第四節 票證

第二章 糧油

第一節 歷代田賦徵收制度

第二節 建國初期的糧食政策

第三節 糧食統購統銷

第四節 合同定購

第五節 糧油供應

第六節 鄭州〇一四一河南省糧食儲備庫

第三章 副食品購銷

第一節 經營機構

第二節 計劃派購

第四章 服務業旅遊業

第一節 服務業

第二節 旅遊業

第五章 市場選介

第一節 鄭州桑園飼料獸藥批發市場

第二節 鄭州柳林水產品批發市場

第三節 鄭州農化種子市場

第四節 鄭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

第五節 中國(鄭州)汽車配件大世界

第九篇 經濟與管理

第一章 經濟總情

第一節 經濟發展

第二節 產業結構

第三節 經濟效益

第二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

第二節 鄉鎮企業體制

第三節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第三章 經濟管理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稅務

第三節 工商行政管理

第四節 金融

第五節 計劃

第六節 統計

第十篇 黨派群團

第一章 共產黨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黨委重要工作紀實

第四節 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五節 基層組織建設

第六節 宣傳教育

第七節 紀律檢查和廉政建設

第八節 老幹部工作

第九節 檔案

第二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農會

第二節 工會

第三節 共青團

第四節 婦聯

第三章 統戰、民主黨派

第一節 統戰

第二節 民主黨派

第十一篇 人大政府政協

第一章 人大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政府

第一節 機構沿革和領導更迭

第二節 政事紀略

第三章 政協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參政議政

第十二篇 政法

第一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普法教育及法制宣傳

第三節 民事調解

第四節 法律顧問

第五節 公證見證

第二章 檢察審判

第一節 檢察

第二節 審判

第三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治安管理和刑事偵察

第三節 戶籍管理

第四節 基層治保組織

第四章 綜治信訪

第一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二節 信訪

第十三篇 武裝

第一章 兵役

第一節 解放前的兵役制

第二節 解放後的兵役制

第二章 武裝組織

第一節 解放前的武裝組織

第二節 解放後的武裝組織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建制

第二節 民兵武器裝備與管理

第四章 軍事設施

第一節 村寨

第二節 飛機場

第五章 駐軍過軍

第一節 駐軍

第二節 過軍

第六章 兵事紀略

第一節 日軍兩侵鄭州

第二節 黃學計殲土匪高雲登

第三節 解放鄭州戰役

第十四篇 民政社會福利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機構設置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三節 社會救濟

第四節 婚姻登記

第五節 殯葬改革

第二章 福利事業

第一節 敬老院

第二節 福利

第十五篇 社會政治活動

第一章 土地改革與鎮壓反革命

第二章 農業合作化

第三章 大躍進

第四章 人民公社化

第五章 社會主義教育(“四清”)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

第七章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八章 撥亂反正

第九章 改革開放

第十六篇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思想道德風尚建設

第二節 文明村鎮創建

第三節 國家級文明村——馬頭崗

第二章 環境衛生創建活動

第一節 環衛管理

第二節 垃圾處理

第三節 農作物秸稈的處理

第四節 創建省級衛生鎮

第十七篇 教育

第一章 私塾教育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義學

第三節 科舉制度概述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學前班

第二節 幼兒園

第三節 學制和作息時間

第四節 幼兒管理和師資培訓

第五節 教材和教學計劃

第三章 小學教育

第一節 小學沿革

第二節 學制、課程與教學計劃

第三節 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

第四節 品德教育

第五節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節 小學選介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沿革及歷任領導

第二節中學學制、課程和教學計劃

第三節 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

第四節 高中教育

第五節 學生專車

第六節 中學選介

第五章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一節 普及程度

第二節 師資水平

第三節 教育質量

第四節 辦學條件

第五節 教育經費

第六章 農民教育

第一節 掃盲教育

第二節 農民技術教育

第七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師資培訓

第三節 教師地位

第八章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置與領導更迭

第二節 學校管理

第三節 教學管理

第四節 學生管理

第五節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第六節 工會、共青團組織

第七節 中國少年先鋒隊

第八節 學校衛生

第九章 體育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國家體育健將

第三節 群眾健身和活動場所

第四節 老年體育

第十章 民辦教育

第一節 民辦教師

第二節 民辦學前班和幼兒園

第三節 民辦中學

第四節 社會力量辦學

第五節 捐資助學

第六節 勤工儉學改善辦學條件

第十八篇 醫療衛生

第一章 醫療

第一節 村級醫療機構

第二節 疑難雜症診治

第三節 地方常見病與多發病

第二章 醫藥

第一節 中藥

第二節 西藥

第三節 地方中藥材

第三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疫情流行

第二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節 傳染病防治

第四節 預防接種

第五節 衛生監督

第四章 婦幼保建

第一節 新法接生

第二節 婦女病防治

第三節 兒童保健

第五章 柳林衛生院

第一節 衛生院沿革

第二節 衛生院概況

第三節 衛生院醫術及業務發展狀況

第四節 醫學教育及技術培訓

第六章 醫政

第一節 合作醫療

第二節 公費醫療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十九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傳播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影電視錄像投影和影碟播放

第三節 新聞報道

第四節 文化站

第二章 群眾文化

第一節 戲劇

第二節 自編 自演劇目的馬頭崗村業餘劇團

第三節 舞蹈和民間遊戲

第四節 器樂

第五節 書畫剪紙刺繡

第六節 編 織

第七節 傳說故事

第八節 趣事逸聞

第二十篇 科技科研

第一章 科技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規劃

第二章 科研和科技推廣

第三章 科普宣傳培訓和科技投入

第一節 科普宣傳培訓

第二節 科技投入

第二十一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第二章 人物簡介

第三章 人物名錶

附錄

金水區柳林鎮外來投資優惠政策

柳林鎮歷年表彰情況統計

金水區柳林鎮加快城市化進程10年發展規劃

柳林鎮2002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

駐鎮單位名錄(含徵地單位)

編余

《柳林鎮志》篇目體例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