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引流的一些真理

如何把Amazon和Google結合起來來促進流量的提升!

我想對於這個話題,不論是大賣家也好,還是中小賣家也罷,這個話題都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點。因為16年的亞馬遜不同於13年,現在我們看到亞馬遜出現的各種動作,其目的都是在要求賣家把精力迴歸到產品上,迴歸對消費者的服務上。

Amazon引流的一些真理

亞馬遜在我看來還是有紅利期(比如很明顯的一點是他首頁還沒有做廣告,還只是推送給你,你曾經瀏覽過的產品,他並沒有類似淘寶天貓,在首頁植入廣告橫幅,還是非常注重用戶的購物體驗度) 。

紅利期肯定還是存在,問題是這個紅利期正在收窄,而且效果已經顯現。

第一:表現在對大量之前刷單過的,不良記錄的賬號進行秋後算賬,這個你可以理解是對那些投機取巧的賣家的一個警告,也可以把他看成是政策收緊.

第二:大量的中小賣家,夫妻店的公司都將被市場洗掉,大量的依靠一個工廠同時出貨給很多賣家這種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

什麼這麼說,夫妻店的公司,兄弟公司,中小賣家有特別的競爭力麼?(貨錢,物流費用,亞馬遜佣金,公司開支,資金週轉,這裡面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巨大的坑)我們所看到的很多跨境電商的公司,很多都在走新三板,上市的路。

你說這些公司拿到錢之後幹嘛?

很明顯的就是來洗市場啊!

那麼,你說哪部分人會死?掰著腳趾頭都能想到!

因為市場在變化,現在不是你隨便上一個華強北的產品,閉著眼睛錢就能掉下來的時代了。於是我們聽的最多的是,深耕垂直品類,做垂直細分市場,挖掘潛在產品。

13年你會跟我講垂直品類麼?

所以這是一整個的市場變化,因此遵循市場,看清每個平臺的不同發展階段所要採取的策略,這至關重要!

我們再來說工廠,工廠肯定是希望出貨越多越好,這點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問題:

第一點是:如果我前面分析的沒錯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中小賣家大量萎縮,那麼出貨量相應的減少,這裡你或許可以說,還有其他的小賣家進來拿貨(請相信這絕對是一個循環,從而導致整體的出貨量下降,不可能長久維持)

第二點是:如果我們從賣家的角度來看,賣家會發現,如果他們同時從工廠拿貨,比如一家工廠給10家供貨,那麼直接導致的是這個市場就是相互殺價(如果是工廠直接控制價格的話,供應的數量一定也不會多,最多2~3家來玩)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誰也賺不了錢。那麼賣家本身的意識在覺醒不能繼續這樣做市場,就會尋求另外的思路。

Okay,那什麼樣的公司是比較靠譜的?

(Balbalbal肯定有很多要素決定)我這裡結合我的一點想法:

第一, 跨境電商這麼火,工廠你不要眼紅!

工廠的核心是什麼?工廠的核心在於產品,各位工廠的boss你們不要看到跨境電商(出口)這麼火,就想挽起袖子自己來幹!

工廠是沒有電商的基因啊,你自己來運營電商團隊,玩完的概率很大啊。你可能會說小北,不會啊,xxx工廠他們自己也做電商,做的相當好啊!

各位,有時候我們成功的時候,先想想到底是你站在平臺的風口取得紅利,還是真的依靠你的產品,你的管理,你的運營做起來的,這兩者是有本質的差別啊!我當然不能否認有工廠做電商,確實做的很好,但這肯定是少數,不具代表性。

第二, 人才的有效利用。

我自己是來自福建莆田,現在又長期待在深圳。給我一個非常直觀的感覺就是福建地帶大部分做外貿都是先玩獨立站,玩流量起來的,特別是B2C客單價相對比較低的產品,我們其實更重視流量的獲取。不客氣的講,很多人的賺錢方式就是通過FP,那麼諸如依靠黑帽手段去獲取流量,或者隨著平臺的完善,這些方法也已經很難有效的再玩下去了。

這些人怎麼辦?我接觸到的很多人,要麼轉型做亞馬遜,要麼就是認認真真的找一份產品,然後長久的做一份事業。所以他們是有這個想法,有這個需求,也有流量和運營的基礎。

我們來看一下深圳,因為靠近產品,有強大的供應鏈,所以很多賣家都是從平臺入手。因為藉助平臺你是不需要為流量擔憂的,平臺是會為你找流量的,你唯一思考的就是產品,做好優化,所以相對的會更重視產品。那麼在現階段,平臺的競爭度在上升,站內的流量獲取越來越難,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想找站外流量,這個時候就又會有問題,做平臺的之前過逛了好日子,現在叫他去理解SEO排名,社交引流,很多人是無從下手的(這個後面我們再談)

我們在來看工廠,okay工廠的基於是產品,但是沒有互聯網的團隊和運營能力,那麼這個時候,我上述分析的一些人其實和工廠完全是可以結合。一方面解決了B2C人才的產品問題,工廠解決了人才對接的問題。

不論從我的微信公眾號還是博客,還是QQ群,都有這兩部分人來找我,一個是找人才,一個是找好產品,這確實是市場的一個痛點,即信息的不對稱!

很可惜,我並不想去做服務商,所以不會去專門的做一箇中間商角色來實現資源的對接.我只是有時候如果你們有需要,正好我這邊有人有這個需求,我就直接把他拋給你,僅此而已!

第三:關於亞馬遜的站外引流

多的話我就不說了,如果你是做平臺的,你亞馬遜都沒做好,真的你就不要想什麼站外引流,這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亞馬遜是不需要你自己去找流量啊,如果你這個平臺都運營不好,還想去做SEO優化,SNS,做博客,花大量的時間去找紅人,我看還是算了。站外引流是一艘航空母艦啊!

所以如果你亞馬遜做不好,對不起,不要去思考其他的,特別是那些剛剛入駐亞馬遜店的新手,什麼藉助站外引流你都不要沉下去!

我說的是,你的店不要去運用,但是我真的建議你要懂,要去了解啊!

那麼哪些人做亞馬遜和站外引流的結合是比較合適的呢?

我認為一個月8w~15美金的時候就可以去思考這個問題。(當然8w美金之前你這個完全可以先見建一個站,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早點佈局,慢慢優化)

我說的8w美金不是一個絕對數值,這個看你對這個產品的瞭解,以及銷量預判!為什麼到達這個階段的時候可以去做?

有兩點:

第一:這個階段的時候,你亞馬遜後臺的客戶有地址,有電話(我相信你們都有做數據記錄和保留的)這部分的人可以直接導入到獨立站上去

(你會問怎麼導,啊啊啊啊,十萬個為什麼的節奏,下次在有機會在教你們啦…這個話題不是今天討論的)

第二:一定的銷售額之後是會有二次購買的客戶的,這些客戶已經是對你的產品進行認可的,所以實現亞馬遜和獨立站的結合,消費者是已經有認知的,可以直接在你獨立站上進行下單購買。你不需要給亞馬遜15%的佣金啊

第三:達到一定的銷售額用戶是會去搜索你的品牌名的(比如在google上面搜索)

所以你會發現,那些一個月40w~50w的賣家,甚至更多的,他們是完全是有必要去做獨立站的,單純的利用這些二次購買的客戶就已經可以為你省非常多的佣金。在結合一些方法配套,我覺得還是可行的,至少我們目前都在做這個事,特別是我們也有在做B2B產品,一個是客單價高(防止跟賣)一個也在做亞馬遜(有客戶,導流到獨立站)一個是我們懂運營(SEO能力,社交能力,還有博客,論壇,PR這些都是我們的強項)

以B2C的一些玩法來打B2B的產品,這點真的不錯。

還有一些關於建站的坑以及解決方法,關於批量的方法和運用,團隊的管理問題,真的每一個都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