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題黨」到「人血饅頭」,築牢自媒體的「底線」時不我待

從“標題黨”到“人血饅頭”,築牢自媒體的“底線”時不我待

5月25日,優酷為宣傳電影《無問西東》在其平臺的線上首播,在給用戶的推送中使用了“章子怡遭凌虐致死”為標題的文案。推送文案中還涉及“黃曉明含淚夜葬女友”、“圍毆致死”、“陳屍荒野”等描述,引發網友熱議。

結合前段時間“二更食堂”寫滴滴順風車事件,我們不禁思考,為了博取眼球,許多自媒體頻頻突破公眾所能接受的下限,他們的下限在哪裡?自媒體未來的發展將是一直如此這般無底線嗎?

在這個信息爆炸,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天有大量的自媒體內容出現在我們的微博、微信和各種新聞客戶端APP裡。我們無法迴避,也無法忽視,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啊,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一句斷章取義的話,一張刺激眼球、不堪入目的圖片,一個血腥刺激的視頻,一篇炒作負面情緒、引發社會矛盾的文章……這些自媒體“作品”由一個平臺傳播出去再被炒作起來,力量不容小覷,又是什麼再趨勢著他們發表和炒作這種內容呢?答案大家可能都知道,是流量,以及流量帶來的快錢。

從“標題黨”到“人血饅頭”,築牢自媒體的“底線”時不我待

在當下的媒體格局中,自媒體的漲流量、掙快錢是部分無底線的自媒體唯一的目的。在自媒體江湖,閱讀量是與廣告價格密切相關,點擊率、閱讀量、粉絲數是考量新媒體平臺傳播力的重要依據。在早期如火如荼地生長之後,自媒體的營銷價值逐漸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將重金砸向微信、微博和新興的直播平臺。想要讓更多的廣告主給自己砸錢,就得有高閱讀量和高轉發量,怎麼得來?於是就產生了“標題黨”、打低俗“擦邊球”等內容。

自媒體發揮的核心作用應當是傳播社會正能量。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自媒體的作用之大已毋庸置疑,人人都在依靠自媒體來獲取信息,人人又都是“自媒體”,繼續將信息傳播給更多的人。因此,面對這樣信息龐雜,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肩負著越來越重要責任的自媒體,應當將自己視為專業新聞工作者一樣,認識到專業性和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努力提供優質內容。

加強約束,注重道德底線,與自媒體人的品行修養也有直接關係。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講的是見微知著、以觀長遠。好故事需要好文章,好文章背後可以看出好人品。寫出譁眾取寵的文章,用筆吃“人血饅頭”的自媒體作者,不禁讓人疑惑現實生活中的人品。比如沸沸揚揚的“二更食堂”事件,心懷怎樣的惡意和冷漠,才能這樣描寫遇害者?

從“標題黨”到“人血饅頭”,築牢自媒體的“底線”時不我待

同時,自媒體人堅持底線,也是對行業和代表群體的負責任的表現。

《禮記》雲:“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指一個人的言行若是受到幾個人的關注,那麼就應該嚴格約束而且需要倍加謹慎。如今網絡上千千萬萬的自媒體人的一言一行又何止幾個人在關注?自媒體人的言行,也代表著媒體從業人員的形象,影響到外界對媒體行業素養和品格的看法。

在傳播新聞和言論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廣告利潤,而應該是對社會的意義,問自己幾個問題:是否是在傳播社會正能量?是否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是否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自媒體生態環境的規範亟待加強,需要多機構共同參與協同治理。包括法律法規的制定、政府部門的管理、行業自律組織的形塑、平臺運營商的規則、自媒體人的自律,以及相當關鍵的網民的監督和參與。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和自律下,自媒體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遞更多的社會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