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雲新廣告爲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Gartner曾預測,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將從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864億美元,漲幅高達21.4%,2018年中國雲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00億元,還處於快速增長的通道中。

面對雲市場這塊巨大蛋糕,眾多雲服務商加入激烈的市場競爭,從產品、技術、營銷、市場等不同層面發力。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近日,我們看到,在中國雲服務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品牌華為雲,在上海地鐵投放多個形式新穎的廣告。

“做一個代碼詩人,每一行都美得優雅”

“敢和 IT 大佬談薪,不敢和老爸老媽談心”

“擅長的技術,不再值錢;從頭學習 AI,不停向前”

等多個觸達開發者內心的系列廣告語,引起廣大開發者共鳴。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眾所周知,當前選擇雲服務的客戶包括大型企業,也包括數量重多的中小企業和開發者。筆者記得華為雲以前更多面向大型企業發力。從華為雲最新的地鐵廣告我們看到華為雲的轉變:開始更多擁抱開發者和中小企業。

如此看來,本身就擁有大量研發人員的華為雲,將把開發者當成華為雲未來主要的客戶和夥伴,一起在普惠AI中共同成長。但是,華為雲新廣告體現開發者怎樣的痛點?華為雲又能給開發者帶去什麼價值?

新廣告透露戰略變化:擁抱開發者和開發者文化

華為雲的品牌價值傳播,就如華為雲的研發思路一樣,在不斷尋求創新。如開篇所說的華為雲在上海地鐵投放的廣告設計,就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為何說眼前一亮,在筆者看來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一方面,華為本次的雲廣告並沒有提及華為雲技術如何強大,而是將目光聚焦在了開發者身上。因為在華為看來,開發者無疑是互聯網時代的明星。在過去的20年間,開發者中的佼佼者層出不窮,成為創造新時代的英雄。

但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龐大的開發者群體也面臨高壓。如瘋狂迭代的技術應用和開發環境,日常繁重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的外部競爭和年齡危機,都讓開發者內心變得焦慮不安,無法專注創新本身。

我們看到,華為地鐵廣告從開發者日常的“生活、工作、未來”三個角度面臨的痛點切入,以漂浮人的插畫形式展現他們內心的焦慮與漂浮不定。

從畫面上看,這些插畫很吸引眼球。畫面底色選用BCW中的Blue,不過於幼童,又不過於沉悶,同時整體給人帶來平靜的感覺。

從文案上看,該廣告又引發共鳴。文案選用BCW中的Yellow,藍黃對比,抓人眼球,而且充滿活力,符合開發者較為年輕的調性。

另一方面,華為雲廣告設計更加有詩意。華為以前通過與夥伴跨界聯合營銷的“什麼體”方式,成功傳達了華為雲的三大價值,即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什麼體”更是引起明星跟隨造句,掀起了一陣熱潮。

本次華為雲廣告與“什麼體”相比更有詩意。比如這樣的廣告詞:

“夢想著改變世界,也要享受二人世界”

“做一個代碼詩人,每一行都美得優雅”

“敢和 IT 大佬談薪,不敢和老爸老媽談心”

“累彎了脊椎脊樑挑起了公司大梁 ”

“好奇心,是我的算法核心;學不夠,是我的底層架構”

“擅長的技術,不再值錢;從頭學習 AI,不停向前”等

這些廣告詞,用詩歌句式描述了開發者生活、工作、未來。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從華為雲廣告可以看出,華為雲將目光聚焦於開發者,要知道華為雲以前的客戶主要是大企業和政府部門,但是現在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開發者已經成為了華為雲未來主要的客戶和夥伴,對於華為而言,本次的廣告是一個新開始。

客戶+夥伴:華為雲計劃與開發者在普惠AI中共同成長

看到這則廣告,筆者就在琢磨,華為云為何要有此轉變,更加關注開發者?

據悉,面對開發者的痛點,華為雲力求通過技術突破,幫助開發者解決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基於注入AI能力的全棧、全場景華為雲開發平臺,幫助開發者更快地掌握新技術,實現向智能開發轉型,並將更多精力投入在需要原創研發的地方,實現從容開發,讓開發充滿AI(愛)。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具體我們要從多方面分析。在2017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CEO郭平提出,華為雲將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

而在中國區,華為雲所面對市場,剛起步就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各企業的品牌傳播手段和玩法,可謂“百花齊放”。

如何獨樹一幟地差異化表達華為雲的品牌價值主張,是華為雲定義自我、感召受眾、超越友商的最大挑戰。

2018年3月起,華為雲“兩有一信賴”和“三不”,清晰指明瞭華為雲的戰略願景,向客戶解釋了華為雲是誰。而解決了華為雲“是誰”的問題之後的下一步,就是是要解決的問題是告訴客戶華為雲“有什麼”和“能為客戶做什麼”的問題。

我們再看下整個環境大勢,今天人類社會正經歷著“以ICT技術和云為基石,以AI為驅動的第四次技術革命”的變革浪潮。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正創造著一個全新紀元。為了抓住機會,諸多科技企業均希望藉助AI等先進技術,加速創新。

為此,華為雲首次提出了“普惠AI”的時代願景。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解讀“普惠AI”時表示,雖然AI技術近兩年成為發展熱點,但是普通企業及用戶對於AI的感覺,依然是高不可攀的感覺。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的確如此,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AI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於各個領域。AI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驅動力,將不斷影響技術、產品、產業、業態、模式,最終使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然而AI技術門檻高,讓普通企業和消費者只可遠觀。

比如微軟的智能機器人小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等,在普通中小企業看來,都是略顯科幻。普通的企業與消費者只能對這些AI技術投來崇拜的目光,但心裡會冒出一句:“這和我好像沒多大關係”。

對此,鄭葉來曾經指出“AI將成為一種基本生產力,AI並不簡單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更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在華為看來,AI適用於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將會讓眾多的行業,在效率上產生倍增效應。

正是基於這種考量,華為提出了讓普通人用得好、用得起、用得安心的“普惠AI”概念。而華為雲是落地“普惠AI”的重要橋樑。

再加上在2018年10月將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將揭幕華為“全棧全場景AI戰略和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看到,在2018年9月中這個節點,華為針對“普惠AI”的核心受眾群體——開發者,傳遞了讓開發充滿AI(愛)的暢想。如此,我們也就明白為何華為雲有此改變。

作為事實上智能世界的創造者,開發者開發的每一段雲上的源代碼,都有機會成為智能世界之源。所以,華為雲希望搭建一座智能之橋,與開發者一起探索、開拓、邁向智能世界,使能每一個開發者的夢想。

當然,華為在AI方面也有大量的積累,有能力為開發者提供幫助。目前,華為的AI技術已經應用在華為的各個業務線中。

如華為在製造、零售、物流等環節上應用了AI技術,使得華為電子設備成品率為99.55%,物流運輸每個環節的成本大幅降低與效率提升,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智能風控、終端門店效率提升……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華為雲新廣告為何不宣傳自己,只關心開發者?

點評:華為雲新廣告透露變化:從“我是誰”到為開發者“做什麼”

華為雲強大、可靠的技術能力,已經獲得大量大型企業的認可。而面對數量眾多的開發者的需求,華為雲也在積極佈局。

“普惠AI”不僅是一種口號,是華為雲真正站在開發者痛點上提出的一種目標,一種應對之策。但是,要讓開發者更多接觸與感知,需要華為在品牌營銷方面下足功夫,且不能拘泥於過去的2B思路。

我們看到,華為雲不僅在研發上積極創新,在傳播上也在積極創新。這次一系列新型的、互聯網化的的地鐵廣告,直達開發者之心,可以讓開發者更加理解華為雲的誠意和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發現本次華為雲廣告投放地點分別是上海地鐵9號線漕河涇開發區站,2號線張江高科站,2號線金科路站,其中漕河涇站進行了燈箱+牆貼的全站廣告覆蓋。

這些區域地處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多數IT開發者、從業者、程序員都聚集於此,也是“普惠AI”第一批受眾的聚集地。

記得任正非在幾年前講過“烏龜與龍飛船”的故事,永遠與客戶在一起,一步一個腳印,持續艱苦奮鬥,總有一天能追上甚至超越龍飛船。作為華為新業務的代表,華為雲真的準備好了,打一場持久戰,選擇與開發者用戶在一起,共同探索,讓未來充滿愛(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