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雙創 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雙創 高質量發展

昨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廣州黃埔區科學城啟動,參展企業紛紛亮出絕活,拿出拳頭產品。 圖為移動教育解決方案方便了各種人群接受科普教育。

高水平雙創 高質量發展

3D打印解決方案產品樣品

高水平雙創 高質量發展

工業AR解決方案

昨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廣東省主會場活動在廣州開發區科學城創新大廈拉開帷幕。本屆雙創周為期七天,以“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此次活動周推出“2+12”系列雙創活動,“2”是啟動儀式和雙創成果展,“12”是活動週期間12場重要的線上線下活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蘇俊傑 通訊員粵宣

昨日,由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廣東省主會場活動在廣州開發區科學城創新大廈拉開帷幕,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 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出席啟動儀式。

本屆雙創周為期七天,以“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精心組織了14場系列活動。

曾參與我國“兩彈一星”研發工作的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也應邀出席,為了“激勵著每一個創新創業者懷揣著愛國心和激情去實現夢想”,他專程來到現場,與200多位企業家、創新創業代表、大學生創業者交流。作為廣州刀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何質彬著力推動創新成果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落地,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院士創業”的典型代表。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總經濟師黃華東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廣東不斷完善促進創業創新的政策體系,先後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廣東省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實施方案》等政策,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同時,廣東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已建設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城園區等9家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數量居全國之首,並率先佈局建設30家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

“2+12”系列活動:助力項目落地轉化

此次活動周推出“2+12”系列雙創活動,“2”是啟動儀式和雙創成果展,“12”是活動週期間12場重要的線上線下活動。主辦方介紹,這一方面展現了廣東省在國家戰略新興行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先進經驗;另一方面則聚焦服務雙創,在雙創週期間為廣大創新創業者送上由“創業培訓會”“創新資源合作交流會”“雙創公益講座”“融智匯”“創享匯”和優質項目巡展等系列活動在內的“創客大禮包”,提升創客綜合素質,助力項目落地轉化。

此次啟動儀式舉辦地創新大廈位於科學城雙創示範基地的核心區,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新地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科學城最有代表性的創新園區,也是科學城“孵化器ABC組團”發展模式中的科研孵化組團核心。

據介紹,創新大廈不僅是國家級孵化器,內部更是建設了孵化苗圃的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得益於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和服務支撐,已成為科學城極具代表性的創新創業孵化區。

現場焦點:

百家科技企業登臺

作為雙創週上的重要活動,廣州科學城創新大廈搭起的“雙創成果展”匯聚了參與者的最多目光。本次展會打造了一個“創新廣場”,由創業者現場攜手,以廣州開發區內的“創新地圖”為起點,展現與廣州、廣東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資源的深度對接。展會分為創新成果展區和雙創經驗展區兩部分,立體呈現廣東在打造全國科技創新核心樞紐區進程中的最新成果和先進經驗。創新成果展區共吸引全省包括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在內的100多家重點科技企業參展,展會內容突出創新創業者的主體地位,雲集了廣東在IAB、NEM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最新科技成果的技術項目和創新產品,展示了在核心技術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等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效,讓觀眾切身體驗創新創業對促進經濟發展、營造美好生活的推動力。

華南地區

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記者獲悉,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近年通過創新孵化模式,構建“創客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全鏈條孵化器集群,探索形成了企業內生孵化、外延孵化和協同孵化三大創新孵化模式。截至2018年9月,全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94家,累計建成創客空間34家,其中國家級創客空間9家,省級以上創客空間15家,形成華南地區最大的孵化器集群。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目前已累計遴選瞪羚企業和瞪羚培育企業261家。

現場:AR眼鏡讓工人碰難題不再愁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侯翔宇、何瑞琪

當一線工人在隧道深處作業遇到棘手問題時,立即打開眼鏡上的攝像頭,再漆黑的環境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讓後臺的專家幫助解決難題。這項“黑科技”出現在今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廣東省主會場,令觀眾大開眼界。昨日,參加活動周的參展企業都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

據和佳電子聯合創始人袁根介紹,這款眼鏡為自主研發的“AR+AI”智能眼鏡,雖然重量只有69g,和普通的眼鏡重量差不多,不過有內置的處理器與攝像頭,可以實時捕捉第一視角的現場,並分享給遠程的後臺。同時,後臺也可以將信息傳輸到鏡片的顯示屏,從而實現信息交互。記者戴上AR眼鏡,果然,當工作人員將一張圖片遠程傳輸到AR眼鏡上,眼前鏡片上立馬投射出圖片影像,進行標註、畫線等操作時,無縫連接、即刻傳輸。

袁根介紹,目前AR眼鏡已經在工業、醫療救助、安保等行業開始應用,加上雲計算平臺、後臺的數據分析等功能,可以組合成一整套“AR+AI工業智能運維繫統”。通過AR眼鏡,一線的工人們在施工或者維修時可以尋求專家在後臺的遠程技術支持,專家馬上給出技術意見,從而可以快速地解決技術問題,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

全國雙創周熱力十足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餘曉潔、蓋博銘)昨日,隨著創新創業者和與會嘉賓將代表科技力量的“萬眾一芯”種子放入啟動裝置,共同點亮象徵聚眾力、匯眾智的創新之樹,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拉開帷幕。能給葡萄皮做縫合“手術”的醫療機器人、眨一下眼睛就能自動打開門禁的虹膜識別設備、具有“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安防機器人……來自300餘家企業的600餘項最新成果讓現場“創意”非凡、熱力十足。

“我們感受到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百舸爭流的磅礴氣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說。未來,將從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創新創業主體更加多元、創新創業支撐平臺不斷豐富、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日益顯著和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等方面打造雙創升級版。

活動現場,北京市海淀區發佈了中關村科學城“概念驗證支持計劃”,助力創新主體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共徵選出27家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服務硬科技企業創新創業。

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會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第四年舉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今年以“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為主題。10月9日至15日活動期間,除了北京會場外,成都主會場精心組織了7項重點活動和29項特色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