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國元素」頻遭傷病攪局 爲何總是我們受傷?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北京時間10月10日,周琦在火箭隊與上海大鯊魚的NBA季前賽中迎來賽季首戰,但又受傷離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1日電(李赫) 從丁彥雨航深圳登場,到昨天上午周琦休斯頓復出迎來本季首秀,本應是中國球員在NBA賽場上的又一度“春天”,可惜卻都被傷病攪了局。還沒來得及見證“花開兩朵”,一陣料峭的“寒風”就倏忽而至。球迷揪心的同時,都不免無奈的反問: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們?

在夏天以出色的表現幫助中國男籃奪下亞運會金牌之後,所有人都期盼這周琦能在新賽季展現自己的進步,包括他自己。但是現實往往比期盼要艱難得多。

剛剛返回休斯頓不久,周琦就遭遇了腳踝傷勢,接連錯過了巴哈馬訓練營和季前賽的三場比賽。直到北京時間10日,火箭隊與CBA上海大鯊魚隊的比賽中,周琦才獲准復出,開始他新賽季征程的第一步。可沒人想到這次復出距離他再次倒下,僅僅相隔了3分01秒。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周琦在比賽中受傷倒地。

比賽首節進行到還有3分10秒時,上海隊外援斯科拉在爭搶地板球時撞倒了周琦,並壓在了後者的腿上,周琦痛苦的捂住了膝蓋無法站立,隨後坐輪椅下場接受檢查。

經隊醫初步診斷,周琦本次受傷為左膝內側副韌帶扭傷,目前來看情況並非特別嚴重,但還要繼續接受核磁共振檢測。而通常來說,這種傷病至少要有2周左右的恢復期。

這是他返美與火箭隊會合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第二次受傷了。而上賽季,他為火箭隊出場18次,但大大小小的傷病卻一直不斷。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北京時間10月10日,火箭在主場迎戰上海大鯊魚,火箭球員周琦迎來新賽季的首場比賽。首節登場僅幾分鐘,周琦意外受傷倒地,左膝疑似重傷,直接坐輪椅離場接受檢查。此前,他曾因腳踝傷勢已缺席了訓練營和3場季前賽。

2017年1月份,周琦代表毒蛇隊出戰發展聯盟比賽,他在一次防守時失去重心手肘著地,休戰一個月。3月,他再一次因為同樣的原因摔到了手肘,年底還曾經歷過小腿痠痛。而在加入NBA前,周琦還因為手部骨折,在美國接受了手術。

同樣,在為一份NBA合同努力的丁彥雨航,也在遭受傷病的糾纏。他先是因為膝蓋傷勢未愈,放棄了代表籃網參加夏季聯賽的機會。在幫助中國男籃亞運奪金後,他接受了獨行俠的合同,代表後者出戰季前賽,其中就包括在中國舉行的兩場。

可還是因為膝蓋的傷勢,他錯過了獨行俠的前兩場季前賽,僅僅在第三場中象徵性出戰8分鐘,拿下1分。而此前和他一同被籃網隊簽下並出戰了夏季聯賽的日本球員渡邊雄太,已經在灰熊隊拿到了一份正式合同,還在季前賽中命中關鍵三分挽救了球隊。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資料圖:丁彥雨航與周琦。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對比如今春風得意的渡邊雄太,那個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們?

其實客觀來說,這個“我們”不僅僅是中國球員,生理上來說,其實整個黃種人運動員,在同場對抗型的運動賽場,都是抵禦傷病的“弱勢群體”。

研究證明,人體的肌肉可以劃分為快肌和慢肌兩種類型。黑人運動員的的快肌纖維往往達到80%,而白種人與黃種人只佔70%左右,這讓黑人運動員有著更強的爆發力,也就更不容易受傷。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資料圖:詹姆斯如雕塑一般的肌肉。

另外,黑人運動員血液中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數量比其他人種更高,這意味著他們運動中更少缺氧,肌肉更加不易疲勞,同時黑人運動員血液中的睪丸激素比其他人種要高。

這帶來了兩方面的優勢,它對肌肉增長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黑人運動員更容易增肌塑形,而肌肉是運動員抵禦傷病的重要屏障。同時它也使黑人運動員有更強的肌肉耐力和抗疲勞能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黑人運動員在跑跳項目和長跑項目佔據絕對優勢。同時也更容易理解,為什麼像易建聯和林書豪這樣,已經具備了NBA的對抗水平和肌肉力量的黃種人運動員同樣在比賽中傷病不斷,尤其是曾經“打爆”聯盟的林書豪,在最近兩個賽季僅僅為籃網出戰了三十多場比賽。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資料圖:林書豪在“林瘋狂”時期就曾遭遇傷病賽季報銷。

周琦此前兩次手肘傷勢都是因為在空中失去平衡,這與他核心力量的欠缺也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姚明在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弱點就是體能問題,而當體能下降,不慎受傷的概率也將大幅上升。

同時阿聯和姚明這樣的大個球員,為了適應高強度對抗而迅速增肌,這就給他們的下肢帶來了更大的負荷,突如其來的壓力也讓他們更容易被傷病侵擾。

另外,從技術和打法的角度說,如丁彥雨航和林書豪這樣的外線球員,在衝擊籃筐的過程中需要頻繁的起跳、落地,這更增加了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資料圖: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上海舉行發佈會宣佈正式退役。職業生涯中他曾經接受過5次左腳手術。湯彥俊 攝

小丁在獲得CBA常規賽MVP的兩年,他自己也曾評價自己“用身體用的太猛了”。尤其是經常大幅度的變向加上急啟急停,都是透支身體來獲得勝利的打法。

在NBA當中,此前韋德和庫裡都是這樣的技術特點,並且無一例外的遭遇到了傷病。也因此,庫裡和韋德的訓練團隊都曾幫助他們儘量減少這些耗費身體的技術動作,同時增加更多的保護措施。

NBA“中国元素”频遭伤病搅局 为何总是我们受伤?

資料圖:庫裡為了保護腳踝,已經減少了在比賽中大幅度變向變速。

更重要的,從姚明、易建聯,到如今的丁彥雨航、周琦,他們在休賽期都需要承擔繁重的比賽任務,也因此無法的到充分的休整時間。小丁上賽季缺戰了CBA季後賽山東隊關鍵的搶七大戰,在放棄了夏季聯賽機會的情況下仍火線迴歸國家隊,從亞運會的比賽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在最佳的身體狀態。

如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也自然“千瘡百孔”。

放開周琦不提,大姚本人就是這一系列內外因作用下的“受害者”。因而他在上任後,設置邀請制,紅藍分隊等措施,給了更多運動員比賽機會,也給了更多運動員休息的機會。這也許是他從切身經歷出發的選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