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傑副省長調研社會力量辦醫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的決策部署,9月28日,

王世傑副省長赴貴陽市調研社會辦醫,切實破除阻礙社會辦醫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束縛,正確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醫療衛生事業。

王世傑副省長調研社會力量辦醫工作

省政府辦公廳巡視員潘小林陪同調研並主持調研座談會。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奇勇陪同調研並彙報全省社會辦醫工作。貴陽市人民政府、省衛生計生委、省人社廳、省食藥監局、省投促局、省發改委分管負責同志陪同調研並參加調研座談會。

王世傑一行先後深入貴陽白志祥醫院、貴州整形口腔美容外科醫院、貴州普瑞眼科醫院、貴陽樂灣婦女兒童醫院等民營醫療機構,考察民營醫院的運轉建設情況,全面瞭解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醫療衛生機構的經驗做法,存在的主要問題,聽取有關意見建議,並在烏當經濟開發區召開調研座談會。

王世傑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近年來,我省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成效顯著:

一、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上

形成了以公立醫療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導、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為輔助的醫療衛生資源體系,滿足了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推動了我省醫療衛生水平發展,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狀況得到一定緩解;

形成了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療機構之間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三、在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上

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療機構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競爭,促進了醫療衛生技術的良性發展,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明顯提高,醫德醫風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費用得到合理控制,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增強。

我省社會辦醫還存在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定位不高、醫療服務質量急需提升、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社會信任度需進一步提升、經營理念需進一步改善,以及社會辦醫的政策支持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王世傑要求,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原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為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促進社會辦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各種類型的社會辦醫療機構

各地在制調整區域規劃,要給社會辦醫療機構至少留出20%以上的空間;

二、積極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稅收、價格和土地等政策

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

三、積極發揮社會辦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新農合定點範圍;

四、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創新和人才建設

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引進中、高端人才,將社會辦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納入業務培訓、評先評優及各種人才津貼申報範圍,在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繼續教育、學術活動、教學科研等方面,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五、組織開展對外“招醫”活動

要按照“科學佈局、補齊短板,突出專科、注重康養”的原則,以休閒旅遊、養生、養老為特色,以臨床醫療、專業健康護理為重點,篩選、推出一批優質重點項目,為社會力量在我省興辦高端、特需醫療服務和特色專科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基礎工作;

六、積極探索創新辦醫方式

有針對性研究推廣先進模式,加快形成公辦民辦互補、有序競爭和良性發展的多元辦醫格局;

七、加強行業指導和執業監管

要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堅持正確辦醫方向,堅持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辦醫宗旨,為群眾提供安全、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誠信服務,保障群眾安全就醫;要加強對社會辦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做到依法執業,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要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樣要求的醫療質量、醫德醫風、誠信服務等考核和管理評價標準;加強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行業指導,開展定期考核;要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對履行社會責任、醫療服務質量達標、人民群眾滿意度高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及時給予表彰與獎勵。

王世傑強調,國慶節期間,全省各地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進一步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強化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要保持正常運轉,正常開展診療服務,急診正常收治病人,嚴防救治不及時造成醫療事故和糾紛。

李奇勇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深入踐行“十個堅持”新思路,大力支持社會辦醫取得新的成效,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好服務,為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奪取全勝提供堅強的健康保障,為創造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

一是進一步優化多元化辦醫格局

加快完善社會辦醫准入政策,逐步擴大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範圍,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簡化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進一站受理、窗口服務、並聯審批,推廣網上審批。

2

二是進一步落實鼓勵社會辦醫政策

積極協調稅務部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企業所得稅支持政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按規定免徵增值稅;積極協調國土資源部門根據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社會實際需求,有序適度擴大醫療衛生用地供給,支持實行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積極協調人社部門落實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的有關規定,醫保管理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在程序、時限、標準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

3

三是進一步拓展社會辦醫投資領域

加速推進衛生計生領域十項重點改革舉措,在已有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安寧療護中心等五類獨立設置機構基本標準及管理規範的基礎上,再製定獨立設置的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健康體檢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等機構的基本標準及管理規範,連鎖化、集團化、成規模、上檔次地提供第三方服務,推動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