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生態「割肉自救」 擬出售61億元資產清償債權解「危」

本報記者 張家振 武漢報道

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迪生態”,000939.SZ)自救正迎來關鍵時刻。

9月29日,凱迪生態連發多則公告,披露了出售資產“瘦身自救”計劃的最新進展。此次出售的“資產包”包括:位於東北地區的6個已投產及在建生物質電廠的100%股權、1006.46萬畝林地資產和楊河煤業有限公司的60%股權,總價格61.4億元。

在陽光凱迪集團董事長、凱迪生態董事長兼總裁陳義龍主導的“股權重組+資產處置+債務重構”自救方案中,處置非主業資產包、降低債務規模、恢復主業經營被視作關鍵一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凱迪生態有息負債餘額234.58億元(本金),已逾期利息5.92億元,燃料欠款約20億元。

“資產處置回籠的資金將優先保護職工和農戶債權,對拖欠職工的工資、社保和燃料客戶(農戶)的欠款逐步全額清償。”陳義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公司將通過結合資產處置變現清償等方式化解約140億元的有息債務,剩餘最高不超過100億元有息債務採取留債展期的方式對公司債務進行重組,後續通過引入戰略投資方進行股權重組,最終實現提升主業、持續健康經營的目標。

凯迪生态“割肉自救” 拟出售61亿元资产清偿债权解“危”

出售資產甩“包袱”

根據公告,凱迪生態擬以20.6億元向山東水發眾興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水發”)出售蛟河、汪清、樺甸3個已投產生物質電廠以及敦化、嫩江和榆樹等3個在建電廠的100%股權;以31.8億元的價格向湖南中戰紅森林林業產業併購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中戰紅森林”)出售旗下1006.46萬畝林地資產;以9億元的價格向長沙紅森林一號私募股權基金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紅森林一號”)出售楊河煤業有限公司的6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與資產收購的中戰紅森林和紅森林一號均為中戰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戰華信”)旗下的基金公司。這也正是以陳義龍為代表的新管理團隊入主凱迪生態後引入的接盤方。

此前的8月3日,凱迪生態曾發佈籌劃資產出售的提示性公告,中戰華信擬通過自行管理或協調其旗下管理人管理方式,發起設立併購基金一攬子收購凱迪生態擬出售的業務資產包內全部資產,包括風電項目、楊河煤業、在建生物質等10項資產類型。中戰華信將通過併購基金儘快將其收購的業務資產包分類出售處置。

根據當時給出的時間表,各方同意於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上述盡職調查、基金募集工作,採取“標底底價+溢價分成”方式打包出售相關資產。首批處置資產包括平陸、鹽池、阜新三家風力發電廠、公司持有的楊河煤業60%股權和位於東北的上述6個生物電廠項目。

記者對比發現,此次公告出售的資產和此前披露的內容有較大出入,主要表現在風電資產包置換成了林地資產包。

陳義龍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公司近幾年圈佔生物質發電項目和林地資源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負擔。“公司近幾年發展過快,投入約百億元資金用於圈佔優勢資源,僅圈佔的正在開發和待開發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就達百餘個,此外還有1018萬畝林地資源,短貸長投、資源嚴重錯配等操作方式導致現金流緊張,各項重大風險集中爆發。”

據陳義龍介紹,此次出售的煤業公司和林地均有一定程度的溢價,再加上一塊即將簽署出售合同的資產,明年3月底之前預計可以回籠資金70餘億元。

凱迪生態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股權轉讓協議的簽署有助於剝離部分資產以減輕上市公司經營負擔,同時獲取較大數額的現金對價,緩解公司財務負擔,全面化解公司債務危機。

16家電廠已恢復運營

和資產出售計劃類似,生物質電廠的恢復生產工作也備受關注。

記者從凱迪生態相關負責人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債委會積極協調下,公司與各電廠債權人逐一協商溝通,以及創新燃料供應商和農戶合作模式等方式,公司先後累計恢復了16家生物質電廠的生產運營工作。

“隨著資產重組和債務重組的分步實施,公司將盡快全面恢復生產,步入持續經營軌道。”上述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通過電廠、燃料客戶、金融機構債權人等多方協議的簽訂,凱迪生態相關子公司與各方達成一致分配原則,即通過按比例一部分資金用於償付金融機構債權人到期利息、一部分用於生產經營支出的方式,部分電廠資金賬戶已解凍、生產已恢復;另一方面,公司高管分片掛點,積極協調電廠取得當地政府或村鎮銀行等機構小額貸款支持,擴大融資來源。

此外,為儘快推進生物質電廠恢復生產工作,凱迪生態還探索“按度電燃料成本承包電廠燃料採購模式”,在湖南安仁等電廠實施的基礎上,有望向其他電廠推廣複製。

在9月27日召開的董事會上,陳義龍再次對凱迪生態深陷困境的原因進行了反思:“公司做成這樣,不是天災,是經營管理人員的失職。”在陳義龍看來,核心經營管理團隊跟不上企業發展節奏,尤其內部管理失控,甚至部分時任核心高管經不起資本市場利益誘惑滋生腐敗,將公司人為地推向了深淵,也是此次債務危機爆發的主要內因之一。

簽署資產出售合同、部分生物質電廠逐步恢復生產、全面調整董事會成員,近期的一系列動作正讓凱迪生態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通過資產重組回籠資金降低有息負債,將為後期的股權重組和債務重構提供更加良好的條件。

不過,此次資產出售合同的簽署並不意味著資金回籠會一切順利。由於債務違約,上述標的資產目前處於凍結狀態正成為交易的最大障礙。

根據記者此前獲得的資料,目前一些金融機構和投資權益人在全國針對凱迪生態和大股東陽光凱迪集團發起了400多起訴訟,導致部分正常生產發電的電廠經營賬戶被凍結;相關監管機構還對陽光凱迪的股票進行凍結,使其無法為凱迪生態融資或資產置換。

上述400多起訴訟受理法院分佈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24個省(市);起訴類型也多種多樣,以借款、租賃、保理等融資糾紛案件為主,還有部分屬於買賣、施工和運輸類糾紛。

此前,凱迪公司計劃將全國範圍內的資產集中到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後統一處理,但該項工作尚未有明確的時間表。陳義龍表示,在債委會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調下,相關資產的司法解凍工作正在推進,企業有信心全面化解危機,早日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新聞爆料、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凯迪生态“割肉自救” 拟出售61亿元资产清偿债权解“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