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九江|到布甲過慢生活

有些地方,需要靜下心來。

布甲位於修水縣最北面,處於贛鄂兩省、修水武寧通山三縣六鄉交界處。很偏。交通太發達了,世界太熱鬧了,偏,才難得。

夜读九江|到布甲过慢生活

布甲全鄉,沒有一家旅館,沒有一家飯店。這讓一心想發展布甲旅遊的鄉書記楊列橋感到些許尷尬。布甲有三萬畝野櫻花,春天,漫山遍野。美得天真爛漫,美得汪洋恣肆。2017年,鄉里搞了個櫻花節,惹來上萬遊客,驚動了央視。布甲被擠爆了,交通食宿的問題凸顯出來。“一個地方,最美的是人,我們布甲人好,客人可以感受到。參與接待農戶,無人多收一分錢。”因人好景美,沒有人呵責布甲,但楊列橋的語氣裡,還是含著一點歉疚。

對於布甲旅遊,楊列橋有個完整的規劃。剛剛,一條嶄新的瀝青路已修建完成。計劃中,還有風電、綠道、露營基地、生態茶園等等。也許,再過5年,這個偏僻所在,將被成功打造成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景點。

然而,內心並不想看到這些變化。一切變得太快,如果有一個地方,永遠是熟悉的樣子該有多好。山不會被剷平,河流不會被攔截,動物自然繁殖,植物依時生長。村莊永遠是出走的模樣。

幸好,此時的布甲,正如所想。

當咬下那塊肉時,童年的味道回來了。曾以為,再也吃不到那樣的肉。以為,記憶中的醇香是未經五味浸淫造成的錯覺。沒想到,當漸漸對肉類敬而遠之的時候,還能因一塊肉而激動。不僅是肉,豆腐、青菜、魚、紫蘇,一切食材,皆綠色天然。“綠色天然”這幾個字,被商家用濫了。享受了布甲的食物,你會明白,商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再也找不到更貼切美好的詞。

吃飽了。出門。金黃的稻穀帶,順穿村而過的小河蔓延,躍動的生命,若梵高筆下向日葵。兩岸群峰夾峙,似莊重長者,為精力飽滿的年輕人,規範出成長秩序。

夜读九江|到布甲过慢生活

要是喜歡尋幽覓勝,不妨沿著石頭溝上行。名“石頭溝”,自是溝中石塊眾多。多且造型各異,或青或紅,清清溪水,有時浪花飛濺,有時深潭息影,點以碧綠水草,圓拱古橋,一幅幅山水小品,次弟展現。

累了,大山深處的古村,正可憩息。村莊傾頹,大多數人已遷出。畢竟,這裡連自行車也通不了。可還是有那麼一兩個留守者,守著他們的吊腳樓,守著最純淨的天地。在大山厚重的暗影裡,溪聲琮琮,蟲吟相和。人們愛說遁入山林,可真正的山林,又有幾人能承受。要怎樣的生命,才可以豐富到,可以獨自咀嚼星空與宇宙。

1988年,一名布甲獵人追趕一頭受傷的豪豬,當豪豬逃到雷頭尖時便不見蹤影,獵人仔細尋找,扒開草叢發現此有個一人寬的洞口,因為獲獵心切深入洞中,入洞後看見了洞內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獵人回家告訴親友,有覽勝獵奇者便爭相來此遊歷。從此,布甲溶洞漸為世人知曉。

溶洞深400餘米,分四關三廳。洞內兩側熔岩畫廊,鍾石滿目,姿態各異,特別是後廳三柱筍石如三尊菩薩端坐其中,一尊酷似觀音坐蓮。洞景雖美,然別處亦可見到,不欲多言。唯有一奇,經歷者畢生難忘,不可不提,那就是夾縫求生。

對著渾然天成的觀音虔誠叩拜後,已到洞窟底部,四望無路,精疲力竭的我們看來是要順著原路返回了。此時,一直陪同我們的布甲返鄉休假大學生楊晨,指著崖壁上一人多高處臉盆大小的洞口說道:這就是出路。起初,以為他在說笑,這怎麼可能!!!確認他不是玩笑後,一行人“強烈抗議”,要求原路折返。楊晨不為所動,賭咒發誓說我們一定能過,兩百斤的大胖子也能過。此等“盛情”下,說服一瘦子打前站。雙腳先行進入,側身,躺下,頭被楊晨雙手抱住,腹背緊貼崖縫,慢慢下滑。半個身子進去後,瘦子大叫起來,出不去,出不去。“好向導”楊晨不管不顧,依舊耐心指導,終於把瘦子塞了出去。在楊晨的幫助下,大家依次“逃出生天”,猶如重新體驗了母體投胎。互看對方滿身泥濘的狼狽樣,特別疑惑:誰是第一個從此往外爬的人,那要多大的勇氣?

夜读九江|到布甲过慢生活

夜幕漸漸降臨。寄宿於白沙尖腳下的洞子上自然村。主人吳福慶夫婦在外闖蕩多年,如今回鄉,決定與大山廝守相伴。夫妻二人都有抖音號,粉絲還不少。上傳內容多為身邊日常,城裡人覺得新鮮。

酒足飯飽,搬了竹椅子,坐在場上乘涼。風從山上來。

一頭豬要養一年。

稻子比別處香。

下雪路不好走,去趟鄉里特別困難。

聽說新出了一款交友軟件叫**。

今晚星星不算美,有時可以看到銀河,真是漂亮啊。

聊著聊著,夜就深了……

如果有愛人,可以爬到白沙尖頂看日出,遙望黃鶴樓。白沙尖海拔1314米,一生一世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