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走進和平區「兩帶兩片」紅色革命遺址羣(之一)

天津是近代中國的重要城市,見證和濃縮著近代中國的政治風雲,承載著黨領導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鬥爭的光輝歷史。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學運工運的起伏跌宕、黨團組織的前赴後繼、革命志士的堅貞忠誠都是這座城市熠熠生輝的紅色基因。和平區坐落在城市中心區,曾經的四國租界、南市“三不管”在這裡形成了近代獨特的區位條件和人文環境,從而在此產生和保留了黨在革命鬥爭時期的大量紅色印跡。在全市已認定的270餘處革命遺址中,近1/4位於和平區,居全市之首。


尋訪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走進和平區“兩帶兩片”紅色革命遺址群(之一)

海河沿岸革命遺址帶

海河沿岸革命遺址帶位於哈密道、海河交匯處至徐州道、南京路交口處的兩點連線以及海河、徐州道合圍而成的沿河區域內。該區域共有革命遺址31處,是市內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革命遺址集聚區。其中,黨的領導機關、支部所在地13處,地下聯絡點6處,進步社團所在地6處,會議地2處,居住地和重大事件發生地各2處。

海河沿岸革命遺址帶以營口道為界分為西北、東南兩個地段,其歷史成因也明顯不同。西北地段由近代天津聞名的梨棧商貿區和法租界中心區構成。“梨棧”是指錦州道與海河交匯處至勸業場一帶的沿河地面。19世紀末20世初,列強租界擴張至此,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這片荒蕪郊野一躍成為近代聞名全國的新型商業區。其周邊分佈著法國公議局、工部局、領事館等政府機構、法國公園(現中心公園)高級休閒住居區,以及沿河地帶的城市平民住宅區。這一地區革命遺址集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這裡曾是近代天津的交通樞紐,緊鄰海河、道路縱橫,碼頭、渡口、電車站、火車站一應俱全,革命者進出市區、往來聯絡方便快捷;二是這裡集城市商業貿易區、休閒娛樂區、高級居住區和平民生活區於一體,商貿區、遊樂區人流如織,魚龍混雜,居住區又鬧中取靜,使地下黨員可以隨時變換身份開展革命工作。劉少奇抵津後就先以茶業鉅商的身份入住日租界河邊的北洋旅館,後為安全起見,又以南開大學“周教授”身份住在法租界河邊的隆泰裡,並在此工作生活一年的時間;三是這裡地處租界,英、法、日租界沿河相鄰而立,又屬沿河商貿區,河陸相接及租界相鄰地帶執法、管轄都比較困難,遇到緊急情況地下黨員可以迅速轉移至安全地帶。

相比西北地段的繁雜,東南地段則完全屬英租界區。其中,今浙江路至解放北路段的泰安道兩側分佈著英國領事館、工部局等政府機構,其周邊地區管理嚴格,是英租界的中心區。而南側的小白樓地區原屬美租界,後併入英租界,這裡各國僑民雜居,管理相對寬鬆,是近代天津聞名的國際化自由商業區。英租界政治體制比較民主,僑民自治程度高,法律嚴格,明令禁止開設煙賭娼等場所,所以其社會風氣、治安環境等方面均居各國租界之首。這就為共產黨人開展地下工作提供了安全保證,許多黨的領導機構和進步社團選擇在此駐址。

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

尋訪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走進和平區“兩帶兩片”紅色革命遺址群(之一)


中共中央北方局是中央在津設立過的最高級別的領導機構。1936年春至1937年春,劉少奇在津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領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期間,劉少奇在端正北方黨的政治路線、恢復壯大北方黨組織力量、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樹立了黨在白區工作的典範,中央曾對劉少奇這一時期的工作給予很高評價。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

尋訪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走進和平區“兩帶兩片”紅色革命遺址群(之一)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是民主革命時期黨中央唯一駐津單位。印刷廠對外招牌“華新印刷公司”,毛澤民化名周韻華,以經理身份主持印刷廠工作。主要負責承印中央和順直省委的重要文件、指示,以及一些革命著作、傳單等。由於周邊治安環境好、掩護周密,印刷廠在津兩年時間裡從未遭敵人破壞。期間,毛澤民與夫人租住在小白樓先農裡24號,並在此設立出版發行部。1931年初,毛澤民奉調回滬,印刷廠遷至今大沽北路,改換“泰豐事務所”店牌,以經營文化用品為掩護,繼續開展工作。

長春大旅社舊址

長春大旅社原名長春旅館,位於法租界海河馬家渡口南側,天津地委成立之初就在此設立秘密交通機關,地下黨員來津參加會議、開展工作常在此接頭、住宿。1925年7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天津支部在此成立。1928年該地塊建起基泰大樓,旅館更名長春大旅社搬入樓內。當年12月11日,周恩來來津主持順直省委擴大會議,先是在長春大旅社稍事休息,後搬至不遠處的日租界北洋旅館,並在此會見順直省委領導人和基層黨員。陸續抵津的40餘名與會代表多數也入住長春大旅社。

佛照樓旅館舊址

佛照樓旅館是近代天津小有名氣的一家旅店。1919年3月,毛澤東為送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同學來津入住佛照樓,並由此前往塘沽觀海潮,留下“蒼山辭祖國,弱水投鄰村”的詩句。1928年12月,周恩來主持順直省委擴大會議期間,也曾入住這裡,並在此主持召開了順直省委首次常委會議,確定省委工作機構和人事安排,為北方黨的工作建立起一個健全的領導中樞。

華北商店、知識書店等舊址

華北商店、知識書店等是以地下黨員開設的小商鋪為掩護的地下聯絡點。華北商店是順直省委秘書長柳直荀開設的古董店,1929年初,中央秘密印刷廠遷至天津後,毛澤民常以打牌為名來此研究工作。北方書店是地下黨員張友漁集資建立的黨的情報機關和聯絡站,也是中央秘密印刷廠的轉運站。知識書店是地下黨員吳硯農開設的進步書店,市委副書記易吉光任書店副經理,書店實際上是市委機關的一部分。

吉鴻昌舊居

吉鴻昌舊居是黨組織在津開展抗日鬥爭和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活動地。1932年2月,吉鴻昌由滬抵津,住在今中心公園旁邊的獨棟別墅內。同年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適應革命活動需要,他將住所重新裝修,增加門窗,使各房間互相連通,並在地下室設秘密倉庫,存儲轉運軍火,在三樓設簡易印刷所,承印黨內秘密文件,出版抗日刊物。

新生社舊址

新生社是在五四運動影響下,由李大釗親自指導成立的革命社團,是領導天津學生運動的核心組織之一,其社刊《新生》被譽為是一份“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革命刊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