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大眾網9月21日訊“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一首《古朗月行》開啟了多少人對月亮無限的暢想。在中秋月圓時刻到來的時候,那些圍繞著月亮誕生的神話、習俗和詩歌,悄悄在歌爾幼兒園的師生間娓娓道來。一場與“月兒”的約會悄然拉開了本學期走進傳統文化之旅的序幕。

“中秋節有什麼習俗?”老師們的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回家就與家人展開了討論。“要一家人吃團圓飯”;“要吃月餅”;“要賞月亮”……是啊,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我們怎麼過一個有趣的中秋呢?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篇一:“月餅盒”----奇思妙想大變身

月餅不僅好吃,月餅盒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只要有創意,簡單的禮盒就能做成獨一無二的作品,讓我們一起看看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吧。

週四一早,細雨濛濛中,花花綠綠的傘下,是一張張溫暖的臉。

你看,孩子們那一雙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讓每個奇思妙想的創意在指尖迸發。各種材質的利用、結合,讓廢舊的月餅盒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看到帆船上親手書寫的“團圓”二字,看到闔家團圓圍坐在月亮下吃月餅的貼圖,一份份思念,一種種期盼,甜甜的親情頓時縈繞心間,讓人不禁熱淚盈眶......

篇二:念月--老少一堂憶傳統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

對於老一輩的濰縣人來說,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這天,在月光下“念月”是必不可少的風俗。提起中秋節,他們恐怕首先想到的不是月餅,而是那一個個圓圓白白的“月兒”,以及街頭小夥伴兒們結伴念月的童趣。

念月是濰坊特有的習俗。“秋分一半。棗餅層層、面鏤千花瓣。棗上插香香不斷,小兒對月聲聲念。亭亭火樹蒿燈轉。燈燼歸來、忙底分神饌。雪藕冰梨堆滿案,一家男女團圓宴。”“棗上插香香不斷,小兒對月聲聲念”這是清末濰縣進士梁文燦寫過的《蝶戀花·中秋》,描寫的就是濰縣過中秋“念月”的情景。

今天,濛濛細雨沒有阻擋家長們參與活動的熱情,離活動開始還有半小時的時間,幼兒園的大廳便聚集了手拿擀麵杖、面板、剪刀、手工刀等等傢什兒的熱心家長,準備在孩子面前大顯身手。

“月兒”不同於月餅,它有面粉做成,一層一層的餅中鑲嵌著大棗,最外層還被放上用麵糰做出來的小兔子、花朵等點綴。孩子們你揉一揉,我團一團,你來插個大紅棗,我來綴朵小花,不一會兒,一個個充滿藝術氣息的藝術品圓“月兒”就赫然呈現,接著孩子們的歡呼聲、老師的讚美聲不絕於耳......

孩子們一邊做,一遍猜,今天這是要做什麼呢?----“蛋糕、月餅、帶棗的大饅頭、大餅......”在孩子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們一起揭開了“月兒”的神秘面紗。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月兒”是中秋節要吃的一種麵食,因為它像極了十五的圓圓月亮而得名。中秋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端著“月兒”跑到街上,唱著“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扒谷(窩窩頭)餱了,蓋瓦屋樓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的兒歌,祈福祝願,寓意以後的日子能平安富有。

奶奶和孩子們,大手小手齊上陣。孩子們看見紅紅的棗兒,忍不住邊做邊偷吃起來,把奶奶樂得臉上笑開了花。孩子們看見一朵朵美麗的小花在奶奶手中綻放,開心的直鼓掌。各個班級齊心協力將“月兒”集合到一起,拼出了“歌爾幼兒園,月兒圓,慶團圓”的字樣,表達出我們家園在一起對歌爾的共同祝願。

隨著園長媽媽一聲聲純粹地道的老濰縣口音,念月開始了-----“念月來,念月來,一斗麥子一個了.....”孩子們圍著月兒,念著月,期待著八月十五中秋夜圓月升起,裂開嗓子在月亮下祈盼豐收、幸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閤家團圓,有明月窗前相伴,嫦娥一定會在桂樹下把家思念吧!(杜高俊 謝熙娟 曹平平)

我和“中秋”約會啦!高新歌爾幼兒園傳統文化篇中秋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