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的一首思鄉詩,一開頭便驚艷了世人,美得像一幅畫

唐代是我國古詩創作的繁盛時期,各種題材的詩作層出不窮,其中思鄉題材是一大類,留傳有大量詩詞佳作。這些詩作主要分佈在遊歷詩及表現客居生活的詩、邊塞詩、描寫宦旅生活及表現貶遷生活的詩這三大類中,並以此形成了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的鮮明的"思鄉情結"。唐代詩人劉長卿《餘干旅舍》就是一首羈旅思鄉名詩,是劉長卿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餘干所作。

劉長卿的一首思鄉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得像一幅畫

餘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搖落:零落。《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哀。”

丹楓:楓葉經霜已經變紅,故稱丹楓。

搗寒衣:指舊時縫製寒衣,用捶棒搗平皺摺時傳出的砧聲。

劉長卿的一首思鄉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得像一幅畫

這首詩是劉長卿寄寓在餘干(今屬江西)旅舍時,寫下的的思鄉之作。暮天、霜葉、孤城、獨鳥、渡口、月、搗寒衣等景色與詩人悽清的思鄉之情交融在一起,從而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這兩句描繪了一幅西風落葉圖。詩人獨自在旅舍門外佇立凝望,由於草木凋零,四周是一片清曠疏朗景象。淡淡的暮色,鋪展得那樣悠遠。青楓經霜後葉子變得稀稀落落。這一番秋景描寫,既暗示了時光節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詩人情懷的悽清冷寂,隱隱透露出一種鬱郁的離情鄉思。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隨著暮色漸濃,城門關閉;僅有的一隻鳥也揹人遠去。孤城臨水,只鳥獨飛,這些冷落的氛圍給人以孤苦的感受。"孤""獨",暗示了詩人孤苦背時,宦途坎坷的淒涼境遇,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漸深。

劉長卿的一首思鄉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得像一幅畫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寫一輪新月正在那水邊的渡口冉冉上升。但鄰家的打魚人,還沒有回家。夜幕降臨,明月初上,漁人未歸,空寂的渡頭更讓詩人鄉心欲絕。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思鄉之心正濃,偏偏在這個時候,卻不知哪裡傳來搗寒衣的砧聲。“鄉心”欲絕之時,搗衣聲傳來,越發加重了詩人心頭的思鄉之情;以搗衣聲作結,拓寬了想象空間,產生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人回味悠長。

全詩運用多種意象來表達寒秋悽清孤寂的意境特點,形象地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是一首難得的思鄉詩,值得好好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