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8月營收1000億,蘋果手機OLED訂單拿到90%的份額

蘋果iPhone新品12日即將亮相,今年新品多被定調為小改款,各界對供應鏈看法不同,有喊蘋果看好平均單價和服務營收持續增長,但也有專業人士預警,蘋果將不再以硬件銷售為主,且如出貨量不佳,毛利和營益率表現恐低於前一代,也將拖累亞洲供應鏈產用率。

郭臺銘:8月營收1000億,蘋果手機OLED訂單拿到90%的份額

蘋果市值已逾1兆美元,日系外資看蘋果最為樂觀,由於蘋果已進入持穩週期,將不會出現量能大幅度增長,預估今明年iPhone出貨量分別為2.19億支、2.21億支,年增長均為1%左右,而平均單價應可持續提升,預期今年單價有望看增15.5%,達753美元,明年還能增長2.5%至772美元。鑑於iPhone累積裝置達145億部,後續服務營收可觀,今年營收佔比有18%的水準,年複合增長率可達23%。

業內人士分析,要從兩層面來看,雖然蘋果市值增加,服務營收佔比已達20%,後續如再加強,表示蘋果不再以硬件賺錢,這其實對亞洲製造為主的供應鏈並不利,且因去年iPhoneX、iPhone 8銷售不佳,亞洲供應鏈股價年初迄今修正幅度達20~30%,如今年出貨量無法增長,加上對新款產品預期度不高,毛利率、營益率恐受拖累。

聚焦供應鏈後市,組裝廠鴻海郭臺銘堪稱是最大贏家,而光學鏡頭廠大立光也受惠旺季拉貨效應,看好9月營收與8月相當。以目前EMS組裝廠預估,全年出貨量為持平,約2.15億支,3新品出貨量約8300萬支,其中,6.5吋2800萬支、5.8吋1500萬支、6.1吋4000萬支。

郭臺銘:8月營收1000億,蘋果手機OLED訂單拿到90%的份額

郭臺銘公佈8月合併營收3967.85億臺幣(約880億人民幣)元,較上月略增0.3%,年增率則達到25.25%之多,累計前8月合併營收達2兆9009.33億臺幣(約6400萬人民幣),年增率14.83%,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隨著新款iPhone組裝代工訂單將於9月開始大量出貨,法人預估,郭臺銘的鴻海9月營收即可展現強勁的爆發力道,站上4500億臺幣(約1000億人民幣),更可望一路走高到12月。

雖然擁有蘋果新機的利多,不過鴻海股價卻持續破底,昨大跌3.35%,以75.1臺幣(約人民幣16元)作收,續挫波段新低,也來到2016年5月多以來新低,而從鴻海籌碼面來看,外資已呈現連續賣超12個交易日。

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以及鄭州廠區都已經緊鑼密鼓進入量產階段,其中鄭州廠區是24小時運作,旺季獎勵金也祭出有史以來最高,顯見客戶對於這次新機銷售量的期待。

市場多預估,蘋果下半年手機出貨量將達到9000萬到1.2億臺,郭臺銘鴻海佔組裝生產的比例最高,其中OLED面板的6.5吋與5.8吋iPhone可望拿下80~90%的訂單,至於低價機種6.1吋LCD版的部分也可望分到3成,成為第4季的營運增長動能。

郭臺銘:8月營收1000億,蘋果手機OLED訂單拿到90%的份額

蘋果訂單開始發威,一掃電腦病毒的陰霾,臺積電為蘋果新款處理器A12的主要供應商,在7奈米訂單出貨增溫下,8月營收達910.55億臺幣(約200億人民幣),較上月大增22.4%,創下近5個月以來新高,更是今年次高水準,不過較去年同期減少了0.9%,累計今年1~ 8月營收約為6467.81億臺幣元(約1400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8%,為歷年同期新高。

另雖然部分業界人士認為,相較於過往下半年新品拉貨1億支,今年不到1億支的動能趨保守,但供應鏈認為,過去蘋果傾向多下單拉貨,但考量後續下修訂單的幅度,其實與今年拉貨動能相當。

以今年預期的終端市場銷售比重,6.1吋LCD比重逾5成,相較5.8吋OLED、6.5吋OLED的2成、3成來的多,單價走勢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看到高點後,就會向下反轉。今年蘋果重點機款為6.1吋LCD iPhone採用LCD螢幕、單鏡頭、鋁合金框架,不搭載3D感測,整體成本Cost down下,預期價格可降至699美元。

今年3款iPhone可以尺寸、面板材質區分,其中,最受矚目的堪稱是平價版iPhone X的6.1吋LCD款。市場預期平價版6.1吋LCD iPhone ,將具備全面螢幕、臉部辨識Face ID,雙卡雙待外。而這次蘋果大玩新色牌,6.1吋將有灰、白、藍、紅與橘等5個顏色可能選擇,有望為從顏色帶動換機需求。

但整體而言,今年iPhone被視為小改版,供應鏈指出,蘋果在去年iPhone開始採用LCP天線,高頻、高傳輸能力成為PCB供應鏈重點,但機殼和聲學模組上沒有太大變化,

不少產業人士將目標轉進明年,寄望在光學鏡頭、生物辨識應用、擴增實境強化升級,再掀投資題材。明年iPhone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格升級,包括:OLED版搭上飛時測距(ToF)技術、3鏡頭則為6P 1200萬畫素鏡頭為主。這樣的升級將利於擴增實境(AR)、成像效果表現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