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卷:中次四經

中次四經釐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中央第四列山系:釐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鹿蹄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金。甘水出下,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泠(gan,四聲)石。

甘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西五十里,曰扶豬之山,其上多礝石。

往西五十里,是座扶豬山,山上到處是礝石。

有獸焉,其狀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䴦(yin,二聲)。虢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礝石。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貉卻長著人的眼睛,名稱是䴦。虢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礝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釐山,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座釐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茂密的茜草。

有獸焉,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伊水。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名稱是犀渠。滽滽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伊水。

有獸焉,名曰頡(jie,二聲),其狀如獳犬而有鱗,其毛如彘鬣。

這裡還有一種野獸,名稱是頡,形狀像獳犬卻全身有鱗甲,長在鱗甲間的毛像豬鬃一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楮,多塗石,其上多㻬琈之玉。

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構樹,盛產塗石,山上還有許多㻬琈玉。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柄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銅。

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羬羊。

滔雕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許多羬羊。

有木焉,其狀如樗,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ba,二聲),可以毒魚。

山中還有一種樹木,形狀像臭椿樹,葉子像梧桐葉而結出帶莢的果實,名稱是茇,是能毒死魚的。

又西二百里,曰白邊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 

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白邊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石青、雄黃。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魚。

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樹,山下是茂密的棕樹。浮濠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還有很多人魚。

有草焉,其狀如蘇而赤華,名曰葶薴,可以毒魚。

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蘇草而開紅花,名稱是葶薴,是能毒死魚的。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䉋,其獸多㸲牛、羬羊,鳥多赤鷩(bi,四聲)。再往西三百里,是座牡山,山上到處是色彩斑斕的漂亮石頭,山下到處是竹箭、竹䉋之類的竹叢。山中的野獸以㸲牛、羬羊最多,而禽鳥以赤鷩最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懽舉之山。雒(luo,四聲)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玄扈之水,其中多腸之物。此二山者,洛間也。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讙舉山。雒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玄扈水。玄扈山中生有很多馬腸這樣的怪物。在讙舉山與玄扈山之間,夾著一條洛水。

凡釐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於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里七十里。其神狀皆人面獸身。

總計釐山山系之首尾,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一千六百七十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而獸的身子。

其祠之,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白色雞獻祭,祀神不用米,用彩色帛把雞包裹起來。

犀渠:犀渠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出於黧山,樣子象牛,皮毛黑色,叫聲象嬰兒一般,以人為食,極為兇惡。

十七卷:中次四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