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物件四大件一定會勾起你往昔的回憶,好多故事講都講不完


中國最早的電視機,就是這個樣子,那個年代家裡能有電視機,不亞於現在家裡有私人飛機,一個九英寸的電視機,要圍著好幾十人看,黑白電視,信號還不好,得一個勁地轉動天線,那個時候央視節目都不能直播,都是各省市把錄像帶拿回去再播放。

這是當年四大件中的手錶,其它的三件有自行車,縫紉機,掛鐘,誰家姑娘結婚要是弄全了這四大件,就跟今天煤老闆嫁女花七千萬把幾十個明星弄到一起一樣氣派,這隻手錶是上海牌全鋼的,二十多年價格都不變,一百二十五元老官價,有關係有門路的才能買到。

這是四大件中的縫紉機,當時最有名就是蜜蜂牌和飛人牌,都是產自上海,四大件都是上海產的最有名,掛鐘是上海的三五牌,自行車是上海永久牌的和天津飛鴿牌的並駕齊驅,所以當時上海作為中國的輕工業之都,當之無愧。


這些搪瓷缸子最有年代感了,也最有意義,當時進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品大多都是這種帶著文字的搪瓷缸子,那個時候人們都很單純,拿著一個搪瓷缸子,心裡就暖乎乎的。現代人什麼已經無法滿足了,就是金子做的缸子都都嫌小,他們想著鑽石的。

那個時候,誰要是有一個帶著“獎”字的缸子,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幹起活來精神倍增,那個時候的勞動模範,真的起模範帶頭作用,而且一心為公沒有私心,全心全意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來都不會藏奸蹭滑。

從最早的礦石收音機,到懂得無線電專業的人士用木頭盒子做的簡易收音機,後來城市定量供應一批臺式收音機,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53年3月25日,南京無線電廠成功研製了中國第一臺全部國產化五燈中短波廣播收音機,定名為“紅星牌”。在當年批量生產5000多臺投放市場,從此結束了我國依靠進口散件裝配收音機的歷史。


這是電唱機,在六七十年代,一般機關單位都要買廣播體操的唱片,利用電子管放大器放大,把信號接入高音喇叭,工廠要做工間操,學生要做課間操。那個時候學生起床,早晨學校要放起床號,晚上熄燈要放熄燈號,差不多就是半軍事化管理。電唱機還可以播放一些流行歌曲,像《泉水叮咚響》《金梭銀梭》,這些歌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收音機,看上去比電子管收音機要秀氣多了。那個年代人們在收音機前面聽新聞聽小說成為時尚,當時姚雪垠的《李自成》很受歡迎,到後來王剛播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已經家喻戶曉。

到了八十年代,就已經有盒帶錄音機了,眼前的四個喇叭的臺式的收錄兩用多波段的錄音機,已經相當時髦了,在瀋陽的北方商場要賣一千多塊錢,換算成今天的價格,得好幾萬。誰家裡要是有這樣一臺錄音機,就像今天家裡有保時捷一樣。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這種便攜式盒帶錄音機已經出現在大街小巷,一些時尚青年,穿著喇叭褲,梳著中分頭型,跳著迪斯科,非常拉風,這個時候一些流行歌曲也通過盒帶錄音機傳遍大街小巷,什麼西北風,港臺風,非常盛行。這些老物件都帶著一個時代的印記,上了點年紀的人,看到它們會無比親切,雖然今天已經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但這些老物件給人留下的記憶是磨滅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