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引出民宿業新信任危機 平台面臨治理難題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不少人出行都選擇了民宿。然而民宿刷單的現象也由此浮出水面。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一些民宿為了提高點擊量,僱傭“水軍”進行刷單,刷單甚至還衍生出了利益鏈條。針對民宿刷單,不少民宿平臺也都表示對刷單現象有嚴格的監管,不過據一些民宿主透露,在實際的監管中刷單並不能真正杜絕。業內人士表示,民宿本來就是C2C產品,在刷單的背後,消費者並不能真正辨別民宿的好壞,進而影響到民宿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時民宿平臺應該設計更合理的排名規則,否則民宿行業將陷入信任危機。

民宿刷單現身

近日有媒體報道,浙江一位經營民宿的王女士在去年新開了一家民宿,開始完全接不到訂單,也無人評論。但她驚訝地發現,同一景區新開業的一家客棧,剛剛兩個月評論就有100條,在平臺上的排名一路領先。此後詢問得知,這家客棧花錢請人刷單,並獲得流量支持,迅速提升了曝光度。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一些民宿平均一個月刷30單,很快就能出現在平臺推薦榜單的熱門民宿中。

上海一位經營多家民宿的民宿主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民宿刷單的情況幾年前便有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宿都在刷單,通常品質民宿並不會刷單,只是一些新進入的民宿或者一些定位“不高不低”的民宿,這些民宿通常想獲得更高的排名,但是自身條件又不夠,因此便通過購買“水軍”或者刷單的方式來提升點擊量和關注度。刷單成本的高低也跟民宿好壞有著直接的關係,價格高一點的民宿刷單服務費便高一些,但是通常最貴也不會超過20元。

報道還指出,民宿刷單甚至形成了一套產業鏈,一些人專門做民宿刷單生意,這些人往往潛伏在民宿業微信群中,伺機搭訕聊生意,服務項目包括刷成交量、刷好評、刪差評等。北京商報記者在一些酒店微信群中發現個別商家發佈刷單需求,“刷手”自由接單,每條費用為3-10元。

平臺治理難題

面對民宿的刷單,各大民宿平臺也都紛紛出招整治。

途家、愛彼迎、小豬短租等國內知名短租平臺表示,嚴厲禁止刷單等濫用平臺評價機制的行為,一旦發現有入駐平臺的商家、房東存在違規,將會採取房源排名降低、罰款甚至永久下線、封停賬號等措施。

小豬短租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小豬短租專門設有防刷單機制,比如可以根據ID使用情況和評論情況來判斷,同時平臺有權作出封停賬號、房源永久下線等處理方式。同時,途家方面也表示,目前還未發現平臺有刷單現象的存在,如果是商家存在刷單行為,途家有權根據違規程度,給予取消優選商戶資格、永久下線房源以及按違規所得的雙倍進行罰款的處罰。

“就像所有的電商平臺一樣,刷單的背後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和利益,僅僅從平臺打擊來看,很難有效根治。” 上述民宿主坦言。“刷單民宿主”可以使用不同的賬號來進行操作,比如一些排名並不是很高的民宿原本也有一些訂單,只是訂單不多,因此刷單控制在一定比例時,民宿平臺並不好監管。此外,另有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民宿主通常都是僱傭“水軍”,這些都是不同的賬號,一些賬號並不好辨認。

對此,小豬短租方面負責人也坦言,“對於刷單這個事情,確實沒法只通過機制100%杜絕,但對於這種現象,肯定是嚴厲打擊”。

避免同質競爭

一方面民宿主迫切推廣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刷單黑色利益鏈條的利益驅使,讓刷單現象頻出。而刷單的出現,最直接就是讓遊客很容易選擇與現實不相符的民宿。業內人士指出,刷單現象的頻現,最終將讓遊客對民宿產生信任危機,覺得平臺上點擊量高的民宿都是假的,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旅遊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表示,通常刷單民宿並非是依靠情懷的民宿,而是帶著盈利性質的,這些民宿為了吸引入住過度營銷,實際上得到的反饋並不好。這兩年協會也在推行民宿文化,言下之意就是民宿不僅僅有房子,還應該有生活方式,如果把民宿只是當成一個商品來做的話,它就一定是同質化競爭,並且是價格競爭。這種價格競爭反映到市場手段就是刷單。

此外,張曉軍還分析指出,除了民宿領域,很多電商平臺都存在刷單情況,而在這一過程中,平臺要負起相應的責任。當前民宿平臺應該加強房源的篩選和監管,真實將房源情況反饋給消費者。不過,當前我國民宿市場還處在第一輪跑馬圈地時期,一些民宿平臺為了擴大房源而忽略了篩選房源,從而給民宿刷單以可乘之機。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共享住宿行業標準正在制定當中,未來品質化房源將成為一種趨勢,而品質化房源比例的增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宿因為價格而過度競爭,從而減少刷單的出現。

刷单引出民宿业新信任危机 平台面临治理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