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慶獻禮!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沂蒙精神!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臨沂市人民檢察院

傳遞檢察資訊

2018年,

是習總書記視察臨沂5週年,

是改革開放40週年!

10月1日,

是祖國母親的69週年華誕!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

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

以《沂蒙革命老區美麗蝶變的“基因密碼”》為題,

在《學習時報》刊登署名文章,

講述臨沂40年的滄桑鉅變!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學習時報》1999年9月創刊,中共中央黨校主辦,面向全國,服務全黨,以各級黨政幹部和廣大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黨唯一專門講學習的報紙。

以饗讀者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革命老區美麗蝶變的“基因密碼”

文_ 王玉君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與時代同頻,與國家同步,革命老區臨沂用40年滄桑鉅變,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40年來,臨沂經濟發展保持年均13.2%的增速,快於同期全國3.7個百分點;1995年,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整體脫貧;2000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小康;2004年成為首個生產總值過千億、人均過萬元的革命老區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臨沂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走在前列謀發展,臨沂連續四年上榜中國百強城市,目前綜合實力列全國第42位,成為全國革命老區跨越發展的一面旗幟。

蝶變的根脈,來自於為民靠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沂蒙精神蘊含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從革命戰爭年代在戰火硝煙中創辦工廠,到改革開放新時期自力更生、埋頭苦幹,沂蒙人民把貧窮落後的沂蒙山區打造成為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臨沂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是起步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時期,臨沂創立了社隊企業,發展了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但工業經濟以初級產品生產為主,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較弱。

二是發展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世紀之交。1993年,全市二產增加值首次超過一產。2002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6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52%,成為臨沂經濟的“半壁江山”。

三是不斷壯大階段,新世紀以來,民營經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057.3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3.5%,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四是質量提升階段,從2008年至今。臨沂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政策扶持,助推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三次飛躍”見證並推動了

臨沂民營經濟的快速崛起和持續攀升

第一次飛躍:“工業農業一齊抓,重點抓工業,抓好工業促農業”。改革開放前,臨沂大中型企業只有11家,三次產業結構為60:18:22。1978年後,國家宣佈解禁工商業、家庭副業和農村集貿市場。臨沂及時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鼓勵個體經濟和聯合體經濟發展,社隊企業迅速發展起來。堅持“工業農業一齊抓,重點抓工業,抓好工業促農業”。到1980年,社隊企業發展到3.55萬個,實現產值3.74億元。1984年,公社工業改稱鄉鎮企業。之後,臨沂鄉鎮企業產值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快速發展。1985年全省有10個縣(市、區)鄉鎮企業總收入過5億元,原縣級臨沂市列第4位。到1989年,臨沂地區鄉鎮企業達到25.48萬個,鄉鎮四級工業產值達到45.8億元,佔全區工業產值的54.3%。1991年,全區鄉鎮企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2.2億元。

第二次飛躍:“大中小一齊上,既抓頂天立地,也抓鋪天蓋地”。改革開放以來,臨沂敢於衝破“姓資、姓社”的思想束縛,實施“抓大放小”“以退保進、以放促活”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圍繞骨幹企業,先後制定《關於推進大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臨沂市骨幹企業培植規劃》《關於實施企業二次創業貢獻大美新臨沂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到2017年,全市私營企業達到14.9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74家,比1978年增長近10倍;13家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企業17家,130家企業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第三次飛躍:“以改革促轉型,在轉型中壯大”。改革開放初期,臨沂工業結構以“五小”工業為主,直到“八五”末,幾乎沒有大的技改投入。“九五”期間,每年技改投入不足50億元。從“十五”開始,臨沂民營企業加大技改力度,著力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培育高新產業。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全市累計實施技改項目6325個,完成投資2224億元。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2015年-2017年,臨沂連續三年實施“千企千項千億”技改工程,技改投資總量同比增長8.5%。目前全市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96家,近五年共有1925個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項目庫。當前,臨沂正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推動民營企業由過去傳統增長型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

蝶變的源泉,來自於創新創造,敢為人先、開拓奮進

沂蒙精神蘊含著敢為人先、開拓奮進的先進意識。從革命戰爭年代不畏強敵、敢拼敢殺到改革開放時期不甘落後、勇闖新路,沂蒙人民在昔日“內貨不出、外貨不入”的沂蒙山區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五代市場”記錄了

沂蒙人民的商海創業史

第一代:“小地攤”(1978年-1982年),一部分外地商人和當地農民在臨沂西郊自發擺起小地攤,成為臨沂商城的源頭。

第二代:“大棚底”(1982年-1986年),建起全省第一個小商品市場——西郊小百貨市場,時稱“西郊大棚”,到1985年市場固定攤位600多個,日成交額20萬元。

第三代:專業批發市場(1986年-2000年),建成全省第一家專業批發市場——紡織品批發市場,之後陸續建成服裝、鞋帽、家電、傢俱、五金、車輛、文體用品、農副食品等專業批發市場。

第四代:現代商貿物流城(2000年-2012年),通過改造提升和培育新業態促進現代商城發展,商品銷往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先後獲評“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

第五代:國際化商城(2012年至今),201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作出批示,支持推進臨沂商城國際化。隨後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出臺,商品遠銷156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交易額超過4550億元。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臨沂商城的發展史

得益於這樣幾方面創新舉措

一是從“草根”創業起步。“醒得早、起得早、幹得早”,臨沂注重順應民意,因勢利導,搶佔先機,提出“人民市場人民建、公益事業大家辦”“誰投資、誰受益”等指導思想,城區水田、西關、前園、宋王莊等居委先後掀起民間辦市場的高潮,形成以村居興辦為主的多元化投資主體,湧現出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很多農民實現了從“草根”到富翁的逆襲。

二是“放水養魚”。發展初期,政府提出“五先五後”原則,即“先成市後建場、先繁榮後規範、先綜合後分離、先分散後集中、先簡易後提高”,同時壓縮稅收、管理費用等各種成本。各類市場按照“補缺理念”相繼崛起,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有16處市場年成交額過億元。

三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自2000年起,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聯動作用,通過“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搬遷一批、新建一批”推進傳統批發市場升級換代。確定31平方公里的現代商貿城核心區,投資150億元在主城區西部興建了汽摩配城、家電廚衛城等高標準商貿物流城。同時改造提升老市場,實現了“老樹發新芽、新樹長強枝”。2010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臨沂市場貿易博覽會;目前已發展網商商戶5萬戶,70%以上的商戶開展了電子商務。2017年臨沂商城電子商務交易額1523億元,同比增長61%。

四是“打造海外商城”。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佈局海外營銷網絡。利用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平臺、臨沂港口岸平臺、臨沂綜合保稅區平臺“三個平臺”作用,加快商城國際化步伐。目前,已佈局9處海外商城、海外倉。2017年,臨沂商城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實現出口12175票,貨值62.8億元。

五是市場與物流“相伴相生”。目前臨沂已形成輻射全國、週轉快捷的龐大物流體系,已建成物流園區24處,物流公司、經營業戶2374戶,從業人員2.4萬人,物流線路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口岸。物流價格比全國平均低20%-30%。申通、順豐等快遞企業均在臨沂設立轉運樞紐。

蝶變的力量,來自於敢於鬥爭,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沂蒙精神蘊含著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精神品格。從革命戰爭年代浴血奮戰,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戰天鬥地,再到改革開放時期攻堅克難,沂蒙人民始終保持著燃情歲月的那麼一股拼勁,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鄉村振興的奮進凱歌。

這體現在40年來臨沂農業農村發展的歷程中

1979年-1984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奠定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到1984年,臨沂農業總產值33.2億元,比1978年增長160%。1985-1994年,結束了近40年糧食統銷的歷史,農業農村進入發展關鍵期;到1994年,日照、沂源、莒縣3縣市相繼划走,臨沂農業總產值仍達到16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9元。1994-2003年,農業產業化深入推進,到2003年,全市糧食總產量304.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788元。2003-2011年,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臨沂實施第一輪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創建。到2011年,“三品一標”認證產品816個。黨的十八大以來,土地流轉、農業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建設等新理念新舉措,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建設。到2017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348.3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7.5倍、147.5倍。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圍繞農業發展,做好品牌文章。改革開放以來,沂蒙人民勇於破除“一大二公”等思想束縛,全面落實大包乾責任制,在解放發展生產力基礎上,著力打造品牌農業。上個世紀60年代,藉助“千庫萬塘”建設,實現“南稻北移”;70年代,探索“南茶北引”,開創沂蒙種植歷史先河;80年代,吹響開發“五荒”的號角,7200多座大小山頭、1.8萬條長短河流、7471平方公里的小流域面積得到治理,實現從荒山禿嶺到糧食豐產;從90年代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實現從“一產”到“新六產”的嬗變。2017年全市糧食、油料、水果產量分別是1978年的1.78、5.4、17.6倍;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102處,“三品一標”認證產品1901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叫響了“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產品”品牌。

圍繞鄉村振興,打造“沂蒙樣板”。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臨沂全面實施了“千村幫扶”“村村通”“千村人畜飲水解困”等工程,創造了小農水產權制度改革、山區綜合開發、農村供銷體制改革等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典型經驗。特別是自2009年起,從“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到“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再到“美麗鄉村”建設,直至“鄉村振興戰略”,一脈相承,不斷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到2011年,建成生態文明村鎮近1300個;到2015年,480個農村社區實現“氣上樓”“水治汙”;到2017年,創建沂蒙美麗鄉村300個。進一步擦亮了“好山好水好風情、美麗鄉村看沂蒙”的靚麗名片。

圍繞農民脫貧,吹響攻堅號角。先後兩次推進脫貧攻堅戰役。改革開放初期,臨沂地區13個縣中有7個貧困縣,198萬人年均純收入150元以下。沂蒙人民堅決破除“山區一定貧窮、老區一定落後”的慣性思維,把外部“輸血”與自身“造血”相結合,奮鬥10年,於1995年在全國18個連片扶貧地區中率先整體脫貧。2017年,全市為脫貧攻堅投入財政資金9.79億元,整合涉農資金27億元,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3.3萬人,湧現出沂蒙扶貧“六姐妹”等先進典型,沂蒙精神成為中國扶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蝶變的信念,來自於擔當作為,矢志不渝、接續奮鬥

沂蒙精神蘊含著堅定信念、革命到底的內在品格。從革命戰爭年代堅定信仰不動搖、勇於擔當不退縮,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接續奮鬥、擔當作為,沂蒙人民用“大美新”臨沂城市面貌顛覆了外界對沂蒙革命老區的印象。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臨沂老城佔地僅1.64平方公里,四面環水,頗像一隻展翅南飛的鳳凰,故百姓皆傳臨沂城是“龜駝鳳凰城”。這樣的城市格局延續到建國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臨沂開啟了城市建設新篇章。一是穩步發展階段(1978-1995年),這一時期,臨沂加快城鎮化進程。1982年,臨沂縣編制城市總體規劃,1983年新沂河大橋建成,1986年兗石鐵路通車,到1994年城區建設面積達到40餘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24倍。二是加速發展階段(1995-2003年),1994年臨沂撤地設市。1996年,修編《臨沂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年)》,規劃城市人口7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70萬平方公里(簡稱“雙70”)。到2002年底,“雙70”目標提前8年實現。三是組團優化發展階段(2003年至今),臨沂提出打造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的建設目標,確立了“以河為軸、北上東進、一河六區、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佈局,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大力實施中心城區帶動戰略,到2017年底,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31平方公里,人口220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7.6%。臨沂城市建設的滄桑鉅變,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貫之繪藍圖”,改革開放以來,臨沂先後四次編制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歷屆領導班子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廣大幹部群眾拋小家、顧大家,講擔當、比奉獻,在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和房屋徵收工作中,幹出了“涑河精神”,形成了“南坊經驗”,提煉了“徵收精神”,“南工、北文、中商”的功能佈局已經形成,“現代商貿城、濱水生態城、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不斷彰顯。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以水為魂”做文章。沂河、祊河、柳青河等8條河流穿城而過。為此,臨沂大力推進“生態水城”建設,以沂河、沭河為骨架構建“大水網”,先後實施引祊入涑、引涑入陷、武河入沂等工程,編制沿河景觀風貌規劃,推進“水綠相融、水綠一體”建設,建成攔河閘壩27座,形成1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六河貫通、八水繞城”的城市景觀。沂河綜合治理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濱河溼地公園、雙月湖溼地公園被命名為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以文為脈”塑品質。突出“文之邦”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修編《臨沂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文化產業佈局等規劃,把臨沂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現代文化融入城市建設,先後規劃建設書法城、書聖閣、兵學城、博物館、文化中心、大劇院、皇山公園、沂蒙精神紀念館、臨沂商城發展史展館等,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增進了群眾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以人為本”倡文明。2004年,提出“一創六建”城市整體建設目標,沂蒙人民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創城行動中,繪就了“男女老少齊上陣、千斤擔子眾人挑”的感人畫面。奮鬥8年摘得六項“國字號”榮譽,以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成為全國革命老區中第一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湧現出滿廣志、魏德友、張楠、趙志全、王傳喜5名時代楷模,推出中國好人、山東好人319名,省級道德模範38名,全市註冊志願者達39萬人,全省最多,進一步擦亮了“沂蒙人就是好”的形象品牌。

蝶變的初心,來自於黨群一心,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沂蒙精神蘊含著黨為人民謀幸福、人民堅定跟黨走的價值追求。從革命戰爭年代“黨心換民心、黃土變成金”,到改革開放新時期讓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沂蒙各級黨委政府在全心全意踐行為民宗旨中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幼有所育。改革開放前的1976年,臨沂地區幼兒園只有126所,入托幼兒6035名。1981年後,臨沂地、縣、鄉均建立了托幼工作領導小組。1991-1993年,臨沂先後下發一系列文件加強托幼工作管理,加快幼兒園建設。進入新世紀,學前教育蓬勃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3818處,比1978年增加2130所,在園幼兒45.67萬人,比1978年增加39萬人,入園率87%,比1978年提高80個百分點。

學有所教。1979到1986年先後投資4.9億元改造校舍、新建鄉鎮初中236所。1993年啟動“兩基”工作,到1996年在全國欠發達地區率先實現“兩基”。從2013年起,先後投資150億元,實施教育均衡發展和全面改薄項目 3200多個,到2017年,比國務院確定的目標提前4年,比省定目標提前1年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完成任務的地級市。目前,全市中小學校1696處,在校學生167.9萬人,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8%。各級各類中職學校42所,在校生11.33萬人,分別是1978年的10倍和60倍。

勞有所得。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群眾就業經歷了從專項政策、普惠政策,到統包統配、勞動合同制,再到市場化就業等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年平均支出就業資金2.1億元,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約1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約13萬人。到2017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530元增加到6344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61.2元增加到33266元,分別增長120倍、92倍。

病有所醫。1977年,臨沂地區衛生醫療機構僅有526處。改革開放以後,衛生醫療事業快速發展。2011年,全市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全部實行藥品零差價。在全國率先開展基層醫療機構國醫堂建設。2012年起,率先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對農村適齡婦女進行“兩癌”免費檢查。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取消醫用耗材加成。目前,全市醫療衛生機構7512個,從業人員83457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率達到92%。

住有居所。改革開放前,沂蒙人民居住條件十分艱苦,城區人均住房面積僅2.5平方米。1981年,臨沂縣成立商品房統建辦公室。1986年,城區住宅面積達到171.6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7.4平方米。1994年,成立安居工程領導小組,1997年被列為國家安居工程試點城市;2005年開工建設安居房99萬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二。“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建農村住房49.1萬戶,改造農村危房7.2萬戶,村鎮住宅建築面積26256萬平方米。

老有所養。改革開放之初,著手在全民所有制單位試行退休費用社會統籌。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確定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6.8萬人,累計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700餘處,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6張,7個縣區被確定為全省醫養結合示範先行縣區。

弱有所扶。近年來,以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為目標,臨沂不斷提高民生兜底保障能力。全市156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全部建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窗口;設立慈善基金4000萬元,接收款物6億元,發放救助款物4.3億元;連續8年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00-520元,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460元,2017年發放各類救助金約12.34億元。

沂蒙革命老區40年來的發展鉅變,充分印證了誕生於這方熱土的沂蒙精神,具有黨性中的共性和個性、人民性中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實踐中的根脈性和發展性,它引領並推動了沂蒙人民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注入了不竭力量,同時也以生動的實踐再次證明:黨的領導是核心、是主導,人民的力量是根本、是主體,“黨群一心”是主線、是主題。深化改革開放,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沂蒙人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重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幹群關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沂蒙力量。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來源丨琅琊新聞網

向国庆献礼!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沂蒙精神!

這裡

有最全的臨沂檢察資訊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