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8個字」概括岳陽市農業農村發展的巨變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農業蓬勃發展 讓農村跨越騰飛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政)10月9日,由岳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年”第七場新聞發佈會在岳陽文化藝術會展中心舉行。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市農委今天的發佈嘉賓:岳陽市農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國良,市農委副主任曾新保,市農委鄉村振興工作科科長吳相前,市農委外經外貿與市場經濟信息科科長王建國,市農委經濟作物科科長晏雲華就改革開放40年來農業農村發展的總體情況。作出權威發佈。

岳陽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朱琳主持新聞發佈會。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改革開放始於農村,農村改革始於土地。40年改革開放,讓岳陽農業蓬勃發展,讓農村跨越騰飛,讓農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免除農業稅,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改革開放40年來,岳陽市農業農村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7.5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60.5億元,增長73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8.85億元增加到2017年367.6億元,增長了40倍。縱觀40年,岳陽市用“8個字”概括全市農業農村發展的鉅變。

一是“增”,就是產量增加。40年來,立足洞庭湖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緊緊圍繞產業化、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主宗農產品產量高倍增長。糧食總產321萬噸,比1978年的187萬噸增加近1倍;棉花產量5.6萬噸,油菜籽總產22.4萬噸,生豬出欄720萬頭,分別比1978年增加2.8倍、11.4倍、4.8倍;水產品產量達52.2萬噸,比1978年的1.92萬噸增加26倍,從1989年開始連續28年居全省第一位。實現了從生產自給自足到湖南省重要商品糧和水產品基地的重大轉變。

二是“優”,就是產業結構變優。加快調整產業佈局,全面推進“一縣一特”“一村一品”創建,建成了55個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華容芥菜),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屈原、華容)。大力發展多種特色經濟作物和牛、羊等畜禽養殖,“一糧獨大”“一豬獨大”的格局得到了明顯改變。堅持以發展精細農業、品牌農業為突破口,以市場為指揮棒,形成了華容芥菜、小龍蝦、岳陽黃茶、汨羅粽子、平江豆乾等特色產業。著力延長產業鏈條,促進農工融合,農產品加工業位居全市兩大“千億產業”之首。促進農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全域旅遊,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2個、美麗休閒鄉村3個,年接待遊客達1600萬人次。促進農網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成功創建1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三是“快”,就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81元,增長到2017年的14265元,增長了170多倍。2006年全面取消了延續幾千年的農業稅,農民負擔歸零,並持續實施補貼制度。2014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全市共投入扶貧資金100多億元,實施扶貧項目4萬多個,21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40.1萬減少到9.8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35%。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農政策,中央、省、市級用於發展農業的投入逐年持續增加,2017年達到40多億元,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是“強”,就是農業科技水平不斷增強。堅持科技強農戰略,大力推動技術研發,無籽西瓜育種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市科技項目27項,獲省部及市級科技成果獎勵17項,並獲得2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性專利。我市培育的國審品種“嶽優9113”已連續2013-2015年成為全國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晚稻品種。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質,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構建了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新通道。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978年的52.47萬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630萬千瓦,增長11倍,農機保有量達到79.1萬臺套,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7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五是“綠”,就是生態環境和發展方式更“綠”。大力發展綠肥種植,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2017年,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988萬畝,恢復發展綠肥93萬畝,統防統治全程承包服務面積206萬畝。推行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全市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5%,基本建成了縣域全覆蓋的無害化處理體系。

2015年8月以來,我市引導農村村民全面規範建房。今年1月,確定了“3年時間建設300個30棟以上的集中建房點,實現機構隊伍、規範審批、按圖建房100%全覆蓋”的“三個三”目標;2017年市委市政府將農村“空心房”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將其與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規範村民建房、洞庭湖綜合治理、特色小鎮等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集約、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全市共規劃集中建房點339個,已建成147個,累積竣工12382戶,節約用地9800多畝,拉動投資49億元;共拆除“空心房”999萬平方米,騰退土地4.9萬畝,實施復耕3.04萬畝。

深入推進農業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2017年完成了地下水源取水點周邊1000米範圍內規模養殖場2513戶、79.8萬㎡的退養工作和禁養區內499家、76.6萬㎡的規模養殖場退養工作。完成了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三區”劃定工作,對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和專業養殖戶(50-499頭)以及長江沿岸500米內的專業養殖戶實行全面退養。深入開展洞庭湖區矮圍網圍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年內將完成全市範圍內203個矮圍以及所有網圍的清理整治。抓好漁業生態健康養殖,全面禁止向天然水域投餌投肥。長江洞庭湖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種群數量已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90頭增加到了現在的110頭左右。

六是“大”,就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髮展壯大。持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已累計培訓2.7萬人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5645人。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714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161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34家,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32.4%。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0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55家,市級232家。累計發展家庭農場3007個,登記註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086家,通過監測合格的國家級示範社41家、省級示範社88家,發展市級示範社9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生力軍,“企業+合作社+基地+新型職業農民”、“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路徑。

七是“高”,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狠抓市、縣、鄉3級檢測體系建設,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1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55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270個,其中綠色食品148個,無公害農產品93個,有機食品18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11個。同時,開展農獸藥、“瘦肉精”、獸用抗生素、私屠濫宰、水產品違禁藥物、農資打假等專項整治行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平均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標準體系。全市連續14年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確保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八是“活”,就是農業農村發展機制體制更活。從取消農業稅費,到實行農業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潛能得到不斷激發和釋放。全市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斷完善,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19個,流轉耕地216.6萬畝、流轉率達到52.3%。努力創建全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示範市,市縣鄉三級服務平臺體系日趨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縱深發展,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已進入公示程序。深入推進岳陽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臨湘市藍江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和平江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農墾改革全面鋪開,屈原創建農村改革集中區深入推進。

新聞發佈會上,與會記者圍繞以下幾點進行現場提問:一、今年是鄉村振興元年,請問我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農委鄉村振興工作科科長吳相前答:謝謝提問!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生書記、愛武市長親力親為,我市鄉村振興華彩揭幕,精彩紛呈。其中,凸顯岳陽特色、產生良好反響、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有以下幾項:

1.農村“空心房”整治。去年以來,我市以農村“空心房”整治為先手棋,“拆、建、管”並重,推動生態大修復、建房大集中、面貌大提升、鄉村大振興。截至9月30日,拆除“空心房”面積999萬平方米,騰退土地49156畝,形成指標11213畝,上市交易2211畝,成交金額5.4億元。規範村民建房“三個三”順利推進,累計建成建房點147個,竣工建房戶12382戶,集約節約用地9800畝;規範審批全面落實,按圖建房順利推進,分散建房有效控制。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0個,市級103個。鄉村振興贏得了首戰告捷,獲得了廣泛好評。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組長、中科院副院長張濤實地考察時稱讚:“這就是新農村的樣子”;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考察了岳陽現場,推介了岳陽經驗;全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暨“空心房”整治現場會,研討了岳陽樣本,觀摩了岳陽模式;各級各類媒體高度關注,深度報道;廣大農民已經得到3億多元的經濟補償,正在收穫美麗宜居的生態家園。

2.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創建。今年8月,我市出臺方案,制定標準,市場導向,獎補激勵,打造產業強、環境美、品牌響,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省委家毫書記充分肯定,作出批示,三湘大地“鎮起風雲”,洞庭湖畔“鎮興岳陽”。目前,醬幹小鎮、芥菜小鎮、竹器小鎮、粽香小鎮、甜酒小鎮、黃茶小鎮、龍蝦小鎮等20個創建鎮爭妍鬥豔,各美其美。一條傳承農耕文化因子、融合生態文明元素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舒展延伸,成為岳陽鄉村振興的嶄新名片,成為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經典樂章。

3.鄉村發展理論研究。國慶前夕,岳陽鄉村發展研究中心在湖南理工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三農”思想,強化鄉村振興理論武裝的一項創舉。和生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指導、親自參與,為我市鄉村振興實踐插上理論翅膀。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岳陽必將走出一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之路,必將交出一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完美答卷!

回答完畢,謝謝!

二、市農委作為產業扶貧的牽頭單位,近年來,我市在推進產業扶貧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農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國良答:產業扶貧是國家攻堅脫貧中的重要一環,是解決貧困地區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是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關係到脫貧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全市脫貧攻堅大會戰打響以來,農業部門作為產業扶貧的牽頭單位,重點抓好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強主導產業。充分發掘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按照全市農業“三區三園一體”建設要求,以“一縣一特”“一鄉一園”“一村一品”為切入點,做大做強優質稻米、優質蔬菜、畜禽養殖、雙低油菜、名特水產、特色水果、品牌茶葉、林下經濟八大主導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扶體系。到目前為止,全市發展扶貧優質稻165萬畝,優質蔬菜118萬畝,家禽2950萬羽,雙低油菜178萬畝,名特水產養殖110萬畝,優質茶葉30萬畝,特色水果48萬畝,林下經濟70萬畝。通過做強八大主導產業,帶動貧困人口約6萬人增收脫貧。

二是發展特色種養。加快特色產業與貧困地區、貧困戶的深度對接,著力打造黃茶、豆乾、甜酒、芥菜、小龍蝦五大特色產業。平江縣在8個特色產業扶貧示範村發展高山茶葉,新建茶園面積1000多畝,改造低產茶園1200畝,帶動4000多貧困人口持續增收。華容芥菜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帶動13萬多人就業,1萬多貧困人口脫貧成果得到鞏固。

三是開展企業幫扶。充分調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扶貧攻堅的積極性,激發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大力實施“百企幫百村”的幫扶行動,引導龍頭企業與結對幫扶村開發生產基地、做活貿易流通、建設“扶貧車間”、發展電子商務、吸納務工就業,實現了109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109個貧困村結對幫扶。今年,省、市產業化龍頭企業安排對口幫扶貧困村貧困人口就業約8600人,人平月收入2500元。

四是推動融合發展。大力引導工商資本下鄉,紮實推進“千企下鄉”工程,著力延長產業鏈條,打破產業界線,促進貧區地區、貧困村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市271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與319個貧困村中的255個形成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2.15萬人脫貧;全市1190休閒農莊,年接待遊客近2000萬人次,帶動約1萬貧困人口脫貧;“互聯網+農業”的興起,搭建了農產品銷售平臺,實現了農村電子商務“村村通”,擴大“農村淘寶”覆蓋面,帶動約5000人就業脫貧。

三、請問岳陽在利用互聯網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農委外經外貿與市場經濟信息科科長王建國答:謝謝記者的提問,我市利用互聯網發展現代農業取得一定成效(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蓬勃興起。全市農業電商主體(含電商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已達4.4萬戶;入駐我市的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搜農坊、58農服、雲彩惠、農商通、樂村淘、淘實惠、廠家網、郵樂購、供銷e家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共計18個;電子商務已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一二三產業電子商務實現協調持續發展;各縣市區政府紛紛與國內、省內大型網絡交易平臺建立合作關係,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形成。平江縣2014年成立全省首家縣級電商協會,現有會員單76家,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66個,電子商務交易額6億元,相當於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9%。岳陽縣農村淘寶目前業績排名全國前三,2016年被阿里巴巴總部評為“全國優秀縣域”、“王牌縣域”。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監控檢測開始起步。全市現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監控點近100個,檢測點30個,運用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有近20家。君山區農業局投資300多萬建成了較完備的農產品檢測中心,在各鄉鎮農技站、農資店和加工企業建立質量檢測室、在馬頸河農場、廣興洲漁場等綠色生產基地安裝了電子監控,摸索農產品在種植養殖、投入品使用、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監測、溯源管理。

三是農業行政管理和服務網絡化初顯端倪。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將要突破過去政府管理農業的傳統手段,帶來全新的管理思維和方式。平江縣90個農技指導員每人一臺農技寶,有14個諸如工作任務、工作日誌、農技培訓、農戶圈一類的功能模塊,可以開展政策發佈,文件宣傳,工作調度,防災救災,突發事件處置以及民政計生、教科文衛等各類電子政務。

四是湧現出一批利用互聯網促一二三產業融合典型企業。“互聯網+農業”發展成熟的一個主要動力和重要標誌,就是有一大批能夠在深度和廣度上融合互聯網技術的現代農業企業。全市2707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0%建立了線上銷售網絡。湖南新泰和綠色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在華容縣、君山區和樓區開發約3萬畝綠色大米、綠色蔬菜、草食豬和林下雞等種養加基地,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生產過程電子測控、智能操作、精準作業,運輸儲存分揀配送冷鏈化電子化,終端採取消費會員制網絡銷售,供應鏈基本實現了從田間到集散、從冷藏到配送、從本地到跨區域銷售的全程冷鏈物流,目前已成為岳陽市最大農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平臺。岳陽縣潤升水稻專業合作社運用物聯網技術真正做到種田腳不脫鞋,谷不落地,從春種一粒谷到秋收萬顆子全程機械化。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日記者李政提問:

今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主線,而種植結構優化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請問岳陽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有什麼亮點?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農委經濟作物科科長晏雲華答:謝謝你的提問!的確,種植結構調整仍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項重要任務,今年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發展綜合種養模式。今年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從去年的32萬畝發展到66.3萬畝,增加34.3萬畝,增幅超過一倍,農民增收成效顯著,畝平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加大優質稻生產力度。以龍頭企業為依託,結合湘米工程項目,以“公司+基地+農戶”為主要模式,推進優質稻生產深度發展,全市高檔優質稻面積達到160萬畝,比上年增加35萬多畝,增幅達28%。三是抓好果茶品種改良。(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對農業生產提出要求,比如更加關注消費者的健康需求、興趣愛好、口味變化、飲食習慣等。這就要求農業生產不僅解決吃飽的問題,更要滿足人們的中高端飲食需求。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導航燈”,積極引進新品種,今年全市引進黃金芽,保靖黃金茶等黃茶適制性品種,低改新擴茶園2萬餘畝。引進藍莓、黃桃、紅心獼猴桃、紅心柚、香橙等優良品種,新建時鮮水果基地8000餘畝。

四是提高黃茶產品品質。通過聘請劉仲華教授及其專家團隊進行黃茶產品研發和培訓,岳陽黃茶加工工藝及黃茶產品品質得到提升。為實現岳陽黃茶關鍵工藝悶黃技術的自動化生產,研發了我國第一臺可視智能型悶黃機,不僅大大提高了悶黃效率,也提高了黃茶品質,必將推進傳統黃茶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為茶農增收注入新動能。

四、今年是“農業質量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來”,也是“管出來”的。請問我市在“管出來”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0年来,“8个字”概括岳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变

岳陽市農委副主任曾新保答:謝謝你的提問!根據農業農村部和省農委的統一部署,農業質量年我市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整治和保護。產地安全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今年我們加強農村面源汙染防控和耕地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實行了全面禁止天然水域養殖投餌,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畜藥、漁藥的使用,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開展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2017年,全市實現了農藥施用量減少4.2%、化肥施用量減少2%的目標;二是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按照農產品安全生產要求,研究制定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或規範,指導生產主體按標準生產,認真做好生產記錄。今年制定農產品生產標準22項,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55萬畝;三是盯住安全隱患開展專項整治。實行高毒高殘農藥專櫃專營,實名銷售。開展了對農藥、獸藥、漁藥、飼料、添加劑的整治行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生豬私屠濫宰的掃雷行動。四是加強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加強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建設,全市104個涉農鄉鎮,基本保證了鄉鎮監管站人員、編制、經費、辦公設施、檢測設備的落實。進一步健全市縣兩級監管、檢測、執法“一體兩翼”綜合監管體系,開展市縣監管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大了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今年將分別完成市縣兩級抽樣檢測2000批次、鄉鎮快檢500個的檢測任務。目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平穩,沒有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保障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謝謝!

岳陽市農委會有關領導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來自湖南日報、紅網、華聲在線、當代商報、岳陽日報、岳陽電視臺、岳陽新聞網等省市主流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新聞發佈會並現場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