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知識(匯率四)

(4)固定匯率。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政府將匯率維持在某一個目標水平。事實上,固定匯率制度相當於浮動區間很小的目標區間匯率制度,一旦這個國家的匯率偏離固定水平超過一個既定的百分比,央行將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這樣的體系意味著各國貨幣政策必須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如果要維持這個體系的穩定,這個體系的每個成員國都要接受這個體系共同的通貨膨脹率和基礎利率。固定匯率制度的極端形式是貨幣聯盟。在貨幣聯盟中,各國使用統一的貨幣並由一個獨立的中央銀行來制定貨幣政策。


金融小知識(匯率四)

固定匯率體系的主要優點是減少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一個想穩定其物價的高通貨膨脹國家可以選擇加入固定匯率體系來恢復央行的信譽。而這種體系的缺點是缺乏靈活性。由於每個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背景不同,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對各個國家來說未必是最佳的。
金融小知識(匯率四)

固定匯率有時會變得不穩定,匯率水平會突然變化。如果一個國家迫於市場壓力放棄原先的目標匯率而實行新的匯率,則被稱之為匯率的“再安排”。之所以實施匯率“再安排”,有時是為了解決長期性的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匯率“再安排”可以是本幣的升值,也可以是本幣的貶值,但如果對匯率的“再安排”過於頻繁,那麼匯率制度將喪失了可信性,而且浮動匯率制度的內在不穩定性仍然存在。
金融小知識(匯率四)

如果一個國家貨幣處於貶值壓力之中,比如長時間的貿易赤字,政府可以通過下面一些貨幣政策來減輕這種貶值壓力:

①央行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操作來支持其匯率。

②央行可以提高本幣的利率。

③同時消減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將使得國民收入下降並進一步減少了進口量。如果這種政策 同時降低國內通脹水平,則會減輕貶值壓力。

④另一種避免貶值的方法是控制國內工資和價格水平,但這種做法通常會扭曲並損害經濟效率。

⑤外匯控制是許多國家用以維持固定匯率的另一種方法。20世紀70年代後期,瑞士曾經通過外匯控制以限制資本流入,避免本幣的大幅度升值。當然,這樣的做法也損害了市場經濟效率。顯然,在資本自由流動的世界經濟中,一個實施固定匯率的國家不可能同時保持匯率的固定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央行不能在實施固定匯率的同時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例如制定貨幣供給或目標利益。
金融小知識(匯率四)

“三元悖論”確實存在,即自由的資本流動、固定的匯率和獨立的貨幣政策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一個國家只能達到其中兩個目標。例如,一個國家如果允許資本流動,就不可能在匯率固定的條件下實施國內貨幣政策從而穩定經濟增長,因為國際投機者會擔憂穩定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與對匯率的支持相沖突而拋售該國貨幣。相反,一個國家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同時保持固定匯率,那麼他必須對資本流動進行限制來阻礙投機。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 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