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煎茶

我國和日本都是嗜茶之邦,通常我們把喝茶稱作泡茶,斯文點的還有煮菜、烹茶、點茶等說法,日本人卻呼之為煎茶,一個“煎”字,令人油然聯想起茶與中藥的綿長淵源。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煎茶始是何時,起於何地,不能指實。但人們似乎可以從蘇氏兄弟的詩句中,找到蹤影。北宋蘇軾《試院煎茶》曰"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其第蘇轍有歌和之,詩云"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芳甘。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猶能諳"。兄弟倆一致認為煎茶出自西蜀。那麼,又出自何人之手呢?唐代趙璘在《因話錄》中說唐代的陸羽"始創煎茶法"。很可能陸氏在總結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沏茶之法,加以改進,這可以根據陸氏在《茶經》著述中找到依據。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飲茶的習俗與茶的栽培技術源自於中國,在日本有關茶的最早記載可以從奈良時代的文獻中找到,那時正是中國的唐代,可以看出在此之前茶已經傳入日本。在最初,茶是作為藥材飲用的,味道很苦,顏色與香氣不佳,隨著唐文化的衰退飲茶的習俗也一時不振。在當時,茶的顏色與現在所說的綠色、淡黃色有很大的不同。茶碗一詞也是那時產生的。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以後,與現在有關的飲茶術起自12世紀末,榮西禪師從中國回日本後,煎茶開始盛行起來。在16世紀後期,千利休創立了“抹茶道”。18世紀末,被稱為“賣茶翁”的高遊外批判了以禪宗武士家族支配的抹茶世界,為煎茶的形式與精神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高遊外在81歲高齡時將自己使用的茶道用具全部燒燬扔掉,以致他的煎茶形式未能流傳下來。

後來,在喜好自由精神、不拘泥於單一形式的文人墨客池大雅、上田秋彥等人推廣下,煎茶道開始形成,並出現了多種流派。煎茶道從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初期開始流行至今,自由的、享受清香的煎茶道,變得非常容易。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煎茶道不像抹茶道那麼繁複華美,它尊重美,但以簡潔為美,提倡“和敬清閒”,即和諧、尊敬、公平、誠信,特別注重飲茶時肉體與精神的舒展,使之漸臻無我之境,當然,要得到這樣的心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茶道之煎茶


煎茶法不知起於何時,陸羽《茶經》始有詳細記載。《茶經》初稿成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後經修訂,於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經》的問世,標誌著中國茶道的誕生。其後,斐汶撰《茶述》,張又新撰《煎茶水記》,溫廷筠撰《採茶錄》,皎然、盧仝作茶歌,推波助瀾,使中國煎茶道日益成熟。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國煎茶道的精髓,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從繼承國粹的角度看,人家確實比我們更有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