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價跌成「白菜價」挖礦還是屢禁不止,是什麼支撐這個灰色產業?

幣價跌成“白菜價”挖礦還是屢禁不止,是什麼支撐這個灰色產業?


牛市,在家裡擺兩臺礦機,不出一年就可以回本;在幣價最高的時候或許半年就能回本。作為維持區塊鏈網絡運行的核心以及區塊鏈共識最底層的堅持者,挖礦被看作是行業中穩賺不賠的一個行當。

礦機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都可以為礦工帶去收益。但有人為賺取這部分收益,走向灰色道路。

幣價跌成“白菜價”挖礦還是屢禁不止,是什麼支撐這個灰色產業?

01

手機植入挖礦軟件

黑客通過網絡對群眾的手機植入惡意挖礦軟件,便可以調用手機得瀏覽器來“挖幣”。此類現象在全球也並非一例,近日,印度三四線偏遠城市用戶的手機就被黑客劫持來挖礦。這一款病毒終端設備,僅僅在一個月內就產出價值超過25萬美元的收益。

02

用電成本轉嫁他人

為了挖礦賺取收益,礦工可謂無所不用,把用電成本轉嫁電力公司、單位或其他人。這種可恥行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可以接受的。

據瞭解,國內某知名互聯網公司早在 2017 年時就在全公司內網發佈公告,禁止員工攜帶礦機進入公司,違者將受到嚴重處罰。

03

騙取數據中心補貼

為了發展互聯網數字經濟,不少地方政府為經營雲存儲、數據中心、服務器中心等此類公司提供優惠的電力支持,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吸引企業在當地落戶增加財政收入。

這類優惠政策可以讓礦機老闆們在稅收、電費上享有很高的優惠,而且通過數據中心的名頭來掩蓋高耗電量,實際上政府也不太容易查出來。

於是,最近幾年礦機行業流行的一種做法是將公司包裝成數據中心,然後申請省級或者市級的科技創新補貼電價。

連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都知道的消息,國家怎麼可能不知情呢?據《界面》報道,2017 年底央行聯合多部委,決定引導中國境內存在的虛擬貨幣礦場「有序退出」取消礦場的優惠電價。

國家為何要對“挖礦”進行打擊

今年1月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下發文件,要求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比特幣挖礦業務,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上述文件稱,比特幣挖礦產業助長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之風,官方有意防範金融風險,抑制"偏離實體經濟需要"的活動。

禁令之下,不少比特幣礦場選擇遷出中國。

01

資金流動帶來影響

禁令前,中國因挖礦產生的比特幣等,佔全球整個產量的70%以上,各類數字貨幣在國內每月的產出量按照當前價格來算,可能超過10億美元。這會引起央行等金融機構的警惕,所產出的這些數字貨幣,會以某種形式,給資本管制和國際市場資金的流動帶來影響。

02

投資不對稱性

中國目前的整體政策環境在發生變化,如果某一個市場,存在巨大的不對稱性利益,那麼諸多資金就會蜂擁而至,導致對其他產業形成衝擊。如果各類上市公司都跑去挖比特幣,或者說民眾都熱衷於買礦機挖數字貨幣,那麼作為政府來說,會非常擔憂,因為各類引導投資的策略會失效,直接影響到某些產業規劃和發展目標。

03

環境汙染問題

每挖一枚比特幣要產生1.8噸的二氧化碳,不利於環境保護。挖礦的主要電力來源是火電和水電。火電和水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火電燒煤會造成空氣汙染、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水電則通過攔截河流水的方式對下游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

04

耗電量巨大

全國挖礦每年的用電量就可以供5000萬戶居民使用,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