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空間站 俄羅斯當「幫工」

空間站是一個國家的天字號工程,大多免不了引幾個外來的幫手。鏈科技小編關注到,中國空間站引來了俄羅斯的參與。中俄兩個大國的合作,也似乎格外引人關注,多家媒體曾分析出深度的含義。


中國建空間站 俄羅斯當“幫工”


俄羅斯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學者根據與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的協議,開發並製造儀器模型,用於監測高速塵埃粒子的參數,即近地空間中的微流星體和空間碎片。利用該儀器將可確定存在很多人為空間碎片的軌道。他們在進行測試和相關改進後,會製造最終版本的科學儀器,以便在俄中項目框架下於2021年在中國空間站進行聯合研究。

對此,影響較大的國際性媒體都做了一些分析,其分析包含各種角度和各種層面的考量,但無論從哪一方面分析,都是將技術合作本身作為研究基礎,因為國際技術合作是發展大勢。

其實,不久前,中俄雙方就開啟了新一輪大合作,在北京簽署核能領域一攬子7個合作文件,確定兩國將在示範快堆、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徐大堡核電站兩臺機組以及同位素熱源供貨等重大項目上開展合作。這是兩國核能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合作大單,合同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千億元人民幣。


中國建空間站 俄羅斯當“幫工”


中俄合作的確是全方位的,這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體現,尤其在科技領域的合作,項目的級別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在尖端科技領域表現得也更加明顯。

俄羅斯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衛星導航、核技術、新材料等關係國家實力的50項重大技術中有20項具備全球領先水平,是世界上掌握移動航天發射場以及空間站研製、發射和回收技術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在最強激光光源、鈾同位素提煉、物質壓縮等方面居世界首位。


中國建空間站 俄羅斯當“幫工”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俄科技合作是互利、互補、共贏的合作。中國這些年來,在高鐵、無人機、超級計算機等方面走向世界前列。中俄兩國可以彼此借力,共同提高技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中俄聯合研製CR929遠程寬體客機,共同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每一項合作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鏈科技ChainTech——中國領先的科技共享平臺,中國技術信息大數據庫,聚合科研、資本、企業、市場團隊,精準提煉企業需求,快速配送技術成果,提供專業評估、技術交易、人才引進、運營設計、技術研討等項目落地系列服務。鏈科技APP,中國企業家最便捷的移動終端、最貼心的技術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