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小時候農村長大,記得每到夏秋季節,地裡就會偶爾聽到蟈蟈悅耳清脆的叫聲。由於現在農藥使用的泛濫,導致地裡害蟲益蟲幾乎統統消失,野生蟈蟈更是越來越少。現在文玩市場裡面見到的蟈蟈基本都是人工繁殖培育的。

蟈蟈只有公的才會叫出聲音。公蟈蟈靠摩擦翅膀出聲,母蟈蟈不能出聲。公蟈蟈上邊翅膀上有發音銼,下邊翅膀上有刮器和發音鏡,翅膀相互摩擦時音銼與刮器互蹭,發音器產生共振,這樣就能出聲了,這個原理和拉小提琴差不多。母蟈蟈由於翅膀上沒有這些結構,所以不能出聲。

關於蟈蟈的飼養得把握以下幾點:

吃: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最好是胡蘿蔔,每隻每天一指甲蓋大的量就足夠了,偶爾輔以麵包蟲。

喝:不用喝水,用一個溼毛巾撲在桌面上讓他爬一爬就行了,補充水分的同時還能清潔抓須。

住:蟈蟈籠空間狹小,容易引發關節疾病,有時間多讓蟈蟈出來走走。

溫度:飼養環境溫度不能太高,一般20/30度之間,正常室溫即可,切不可放到暖氣片上。

玩兒蟈蟈分兩季,有夏蟈蟈和過冬蟈蟈,夏季飼養簡單,技術含量低,就暫時不說了,這裡著重說一說過冬蟈蟈。

自清代時起,皇宮內外的官宦人家都喜愛聆聽蟈蟈清脆的叫聲,特別是在冬季裡。每逢雪季,他們都要聚集在一處,把各自的蟈蟈擺放在溫暖的房間裡,一邊賞雪,一邊享受蟈蟈悅耳的歌聲。這個習俗歷經百年延至今日,如今竟也成了平民百姓們冬日裡的一大樂事。

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說起冬天養蟈蟈,京城南城泰斗寇金寶老先生要算是其中最正宗的一脈了,100多年以來,寇家積累了不少飼養蟈蟈的經驗,並且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寇先生說,凡是能在冬天飼養的蟈蟈,一般都是經過人工繁殖培育出來的。每年的8月至9月底,寇先生都要前往山區收購一大批成年的母蟈蟈,帶回飼養基地,與公蟈蟈交配後,在土中產卵。10月初,新孵出的幼蟲最需要精心的照顧,它們一般吃一些塗裹了黃豆粉的胡蘿蔔,環境溫度和日曬量都會影響到蟈蟈將來的顏色和體形。這些幼蟲到了11月初,基本上結束蛻變,進入成蟲期。

簡單地說,成年蟈蟈根據顏色、體形,大約分為四個品種: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動的時候,看起來就像是蠟製品似的鮮豔、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鐵蟈蟈”;類似枯草顏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種純綠色的叫做“綠蟈蟈”。這些成年蟈蟈基本上屬於肉食動物,飼養者可以每天餵它們一些“麵包蟲”,間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營養均衡。

在冬天餵養蟈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餵養蟈蟈的環境溫度。一般情況下,在高於27~28攝氏度時,蟈蟈就會開始大聲鳴叫,但是切忌把養蟈蟈用的葫蘆放在暖氣上烘烤,並且長時間的鳴叫也會縮短蟈蟈的壽命。當環境溫度低於20攝氏度,大約在16攝氏度左右時,蟈蟈就會停止鳴叫。當然,溫度也不能太低,0攝氏度以下時就容易造成蟈蟈的死亡。

這些冬蟈蟈一般都可以活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後,不過,也有許多飼養高手能讓它們一直活到第二年的8月份左右。歷史上誇張的說法說有蟈蟈能活到四年,這點我認為只是傳說,自當笑話吧。蟈蟈餵養在於精心地為它們搭配飲食,並且控制好它們生活的環境溫度。

北京這邊玩兒蟈蟈的人多且講究,光蟈蟈籠就多種多樣異彩紛呈,冬天我早上吃早點的時候,經常看見有大爺們從懷裡掏出個蟈蟈透透風兒,顯擺顯擺,偶爾會脆脆的嘶叫一會兒。大爺們臉上得意,心裡更是樂開了花,這就是玩兒蟈蟈的境界。

有人說蟈蟈晚上總叫太煩人,其實晚上把它就放在涼點兒的地方,蟈蟈就不叫了。白天就帶在身上加溫保溫。說白了就是要它叫就在身上叫,要麼就不許它叫。可以自己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扳過來它的毛病。

中國人玩蟈蟈歷史悠久,但由於飼養條件所限及文化差異,蟈蟈文化走向全國也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我國南北地域文化差異過大,以及各階層人士對於玩蟈蟈的理解不同,目前可以劃分為三個流派,分別是北派、南派和新派:

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北派——傳統派

此派聚居於北方地區,以京津兩地玩家為首。此派玩家性情直率、為人豪爽,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喜歡用葫蘆養蟈蟈,喜歡搏叫,喜歡說一些晦澀的蟈蟈行話,並樂此不疲。他們還特喜歡顯擺,誰得了一隻極品蟈蟈,誰淘到一把精品葫蘆,不用你問他一準兒告訴你。此派中人視蟈蟈為生活中的必備之物,通過小小的蟈蟈解讀生活的喜怒哀樂,鍾情於蟈蟈而忘卻了自己。如果有一天你見到幾個人圍坐火鍋旁邊,一個個從羽絨服中掏出蟈蟈,還未喝酒已興奮異常,則基本可以判定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常常活動於自己的玩兒友圈子內,其他場合基本不發言,可一旦發言準能切中要害,說完就走,很少參與討論。

南派——現代派

此派聚居於江浙地區,以上海玩家為首。此派玩家為人謙和、做事認真,喜歡探討蟈蟈問題,喜歡以蟈會友,喜歡外形漂亮的亮叫蟈蟈。由於地理限制,此派中人得到好蟈蟈並不容易,因此願為一隻好蟈蟈而不惜重金,有時深受激素蟲之苦,因此對於奸商深惡痛絕。此派中人視蟈蟈為生活中的有益補充,生活因為有了蟈蟈而更加精彩。如果有幾個朋友家中小聚,主人從展示架上取下自己心愛的蟈蟈供大家點評,在坐賓客頻頻點頭連說不錯,則基本可以判定為此派中人。

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新派——技術派

此派現居於全國各地,以大中型城市為主。此派玩家做事嚴謹,條理清晰,喜歡用保溫箱養蟈蟈,更有甚者喜歡買卵自孵蟈蟈,喜歡飼養蟈蟈的過程,喜歡研究飼養蟈蟈的最佳溫度、溼度及飼料配比等問題。相比於蟈蟈能否出好叫,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小蟈蟈是否健康,哪怕培養的是一隻母蟈蟈也不會對他的心情造成過多影響。

此派中人視蟈蟈為生活的怡情良方,只要一見到蟈蟈,再大的生活壓力也會煙消雲散。如果有個人一下班就直奔保溫箱欣賞自己的成果,並且會經常與朋友分享自己蟈蟈的成長曆程,則基本可以判斷為此派中人。他們喜歡在玩兒友範圍內曬新買到的蟈蟈卵,曬手工做的的籠子,曬diy的保溫箱,他們對蟈蟈周邊產業的興趣遠大於蟈蟈本身。

三大派別,追求不同,玩法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熱愛生活的人。想想在萬物寂靜的冬天,在你懷裡有隻蟈蟈,聽到只有在夏天才能聽到清脆到生機勃勃的聲音,那才是真正的樂趣!

再說說養蟈蟈器皿,夏天小籠子就行。而冬天肯定不行了,以前南方人用叫罐,北方的用葫蘆。而現在基本也就不分那麼細了,基本上還是你喜歡什麼用什麼。

先說叫罐,叫罐的好處是透明的,你可以看見裡面的蟈蟈,因為是有機的不怕蟈蟈咬,所以可以直接把食物放叫罐裡喂。而且價位比葫蘆要低。當然,有的用什麼玳瑁蒙心,牛角,象牙口,紫檀口,那肯定要貴。缺點是有的,因為有機時間久了透明度肯定沒有新的時候高,而且相對沒有葫蘆保溫效果好。

北方多用葫蘆制式的蟈蟈罐,並且十分講究。一些葫蘆的外表有著相當複雜的花紋圖案造型。葫蘆的構造也非常巧妙,通常在葫蘆口內會放置一個盤絲狀的銅製線圈,再加上一個有著許多透氣孔的蓋子,這樣一來,蟈蟈在葫蘆腹內鳴叫時傳出的聲音就會更加清脆、優雅。

冬天已至 快來養蟈蟈吧


而葫蘆,葫蘆本身就可以盤,養蟈蟈的時候並存享受盤葫蘆的過程,而且用的越久盤的越久就越有味道!並且葫蘆裡面不像叫罐那樣光溜溜的,蟈蟈可以很容易的把住。我感覺用葫蘆養蟈蟈很傳統,很適合,葫蘆裡面保溫好,缺點是不透明。

不過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要記住,堅決不可以在葫蘆裡面餵食,因為葫蘆裡面會不衛生,有食物味道,蟈蟈會咬葫蘆。葫蘆是怕咬的,好葫蘆名貴,為了您的葫蘆以及蟈蟈的健康,您懂的。

蟈蟈既是您心愛的寵物,又與文玩把玩有共同點銜接之處。所以養蟈蟈本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挑選蟈蟈到給它挑選房子安家,再到飼養調教,無一不是技術活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