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大師——段智興

一燈大師——段智興

“南帝”段智興

《射鵰》和《神鵰》中的人物,《天龍八部》中段譽之孫。以大理段氏“一陽指”自成一派,武學修為登峰造極,五絕之一。其徒弟“漁樵耕讀”和裘千仞。

昔年王重陽為防自己死後無人能阻歐陽鋒,而在第一次華山論劍的第二年來到大理,用先天功交換了段智興的一陽指。卻不料和王重陽同來的老頑童和段智興深愛的妃子劉瑛有染,並誕下私生子。而後裘千仞為逼段智興救人,而重傷劉瑛私生子,段智興因吃醋未救她子而致其死亡。因心懷愧疚,萬念俱灰之下段智興出家為僧,法號“一燈”。後救治黃蓉,點化裘千仞,贈藥小龍女,助救楊過,徹底解開心結。由“南帝”改為“南僧”自此逍遙於佛門之中。

一燈大師——段智興

法號

“一燈”一詞本是佛教用語,謂燈能破暗,喻菩提之心,成了“一燈大師”的段智興代表的是佛家獻身精神和普渡天下眾生的慈悲情懷,傳達了一種寬恕之道。法號“一燈”簡單來說就是“菩提心燈”

一燈大師——段智興

起因

那時寢宮中只有一樣聲音,就是孩子急促的喘氣聲。“我聽著孩子的喘氣,想起了許多許多往事:她最初怎樣進宮來,我怎樣教她練武,對她怎樣寵愛。她一直敬重我、怕我,柔順的侍奉我,不敢有半點違揹我的心意,可是她從來沒真心愛過我。我本來不知道,可是那天見到她對周師兄的神色,我就懂了。一個女子真正全心全意愛一個人的時候,原來竟會這樣的瞧他。”

一燈大師——段智興

只聽一燈大師繼續說道:“我實在不忍,幾次想要出手救她孩子,但那塊錦帕平平正正的包在孩子胸口。錦帕上繡著一對鴦鴛,親親熱熱的頭頸偎倚著頭頸,這對鴦鴛的頭是白的,這本來是白頭偕老的口彩,但為甚麼說‘可憐未老頭先白’?我一轉頭見到她鬢邊的白髮,忽然出了一身冷汗,我心中又剛硬起來,說道:‘好,你們倆要白頭偕老,卻把我冷冷清清的撇在宮裡做皇帝!這是你倆生的孩子,我為甚麼要耗損精力來救活他?’

“她向我望了一眼,這是最後的一眼,眼色中充滿了怨毒與仇恨。她以後永遠沒再瞧我,可是這一眼我到死也忘不了。

一燈大師——段智興

皇爺是假

黃蓉道:“伯伯原來是雲南大理國的皇爺,天南一帝,威名赫赫,天下誰不知聞”

一燈微微一笑,說道:“皇爺是假,老僧是假,威名赫赫是假,就是你這個小姑娘,也是假的”

一燈大師——段智興

勝過自己

裘千仞大喊:“你還不還手嗎?”一燈大師答道:“我何必還手?我打勝你有什麼用?你打勝我有什麼用?須得勝過自己、剋制自己!”

一燈大師——段智興

知過能改 善莫大焉

那白眉僧緩緩的道:“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證覺自此始……”這幾句偈語輕輕說來,雖在黑衣僧牛吼一般的喘息之中,仍令人聽得清清楚楚。楊過吃了一驚:“這老和尚內功如此深厚,當世不知有誰能及?”只聽白眉僧繼續念偈:“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他念完偈後,黑衣僧喘聲頓歇,呆呆思索,低聲念道:“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師父,弟子深知過往種種,俱是罪孽,煩惱痛恨,不能自已。弟子便是想著‘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心中始終不得安樂,如何是好?”白眉僧道:“行罪而能生悔,本為難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