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丁姓

丁姓,中華姓氏之一

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始祖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

當代丁姓的人口已達到470多萬

為全國第48位姓氏

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8%

中華姓氏之-丁姓


歷史發展

源於子姓

1

出自殷商諸侯丁侯的後裔

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2

源於周朝遺民微子啟的封地

屬於以先祖字號為氏

周朝封遺民微子啟於宋

(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之間一帶)

建立了宋國,世人稱其為宋丁公

源於姜姓

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諡號

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萬姓統譜》、

《通志·氏族略》等資料記載

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

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

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

俗稱姜太公

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

因輔佐周武王姬發滅商有功

封於齊(今山東北部)

姜太公的兒子姜伋

在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

又是後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

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勳

姜伋逝世後

周王室敕封其諡號為“丁公伋”

其後裔子孫中便以其諡號為姓氏者

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中華姓氏之-丁姓

源於改姓

1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

2

出自於氏所改

3

出自明朝初期蘇州閶門鄒、丁二氏

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這就是著名的蘇州閶門丁氏一族

就是今天主要分佈在江蘇省三泰地區

(泰州市、泰興市、泰縣,

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縣一帶)

的丁氏一族

號稱“江蘇六大丁“之一

始祖就是號稱“活丁死鄒”的三個兒子:

丁蘭國、丁蘭芝、丁瑞芝

源於少數民族

1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學者丹珠爾

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2

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明朝西域回回人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

有按漢俗以諧音漢字改姓丁氏

丁氏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

回族丁氏大部分是來自先祖

回名的尾音“迪尼”(Din)

按漢語發音多譯讀為“丁”

於是他們中間一些人的後代便取“丁”為姓

3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4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中華姓氏之-丁姓

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農氏

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姓

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尚

俗稱姜太公

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師

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

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河南省東部)

其長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時為重臣

諡號為齊丁公,其子孫便以諡號為氏

稱為丁氏,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為得姓始祖

人口分佈

中華姓氏之-丁姓

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

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

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

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72%

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

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4%

丁姓在臺灣也遍及各地

以臺北、澎湖、嘉義、新竹和嘉南地區最多

以其人數而言是第八十九位

丁氏自閩、粵一帶,播遷到臺灣

也是為時較早的

臺灣省文獻會擁有一項古契

上記:清嘉慶二十年間(公元1816年)

有一位添福莊的墾戶丁文開

當官向南嵌、龜侖、坑仔三社屯丁

給出埔一所

可知早在嘉慶年間臺灣已有丁姓的蹤跡

此後又有人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