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近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一個僅28孕周的胎兒,以在母體內接受心臟手術的方式,實現了命運逆轉。

胎兒被查出患有嚴重肺動脈瓣狹窄,右室發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如果等著足月誕生,期間隨時可能發生心衰,終止生命。

兒童心臟中心、產科、超聲科、麻醉科多學科專家團隊協力,成功通過年輕媽媽的身體,為尚處於萌生階段的胎兒實施了超聲引導下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

值得一提的是,手術僅用時41分鐘,就宣告成功!

這也是全國第五例、華中地區首例胎兒宮內心臟介入治療手術,標誌著河南在胎兒心臟病治療領域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媒體報道

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現場直擊

為未出生胎兒矯正心臟疾病

杏仁大小心臟上穿刺

9月20日,26歲的郭女士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手術檯上,一個超聲探頭,緊貼著她孕28周的肚皮,嫻熟地遊走。

一旁的超聲顯示屏能看到她肚子裡的胎兒。小傢伙漂浮在羊水中,面朝媽媽肚皮,一顆小心臟砰砰跳動。

探頭捕捉到小心臟的位置後,一枚鋒利的穿刺針,直直地朝著胎兒心臟的位置刺了進去!

這一針揪住的,不僅是胎兒一家的心,也讓醫護人員捏了一把汗。

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孕28周的胎兒,心臟僅有杏仁大小。這針的“目的地”,是胎兒心臟狹窄的肺動脈瓣膜,好用米粒大小的球囊擴張後撐開肺動脈瓣膜。

明代“奇巧人”王叔遠,能在核桃上雕刻出一條船;當天,專家團隊隔著肚子把球囊放入胎兒心臟,精細程度堪比“核舟”。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河南省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超聲科副主任劉琳、麻醉科副主任邱林、結構性心臟病病區韓宇博士、宋書波主治醫師,河南省人民醫院麻醉科首席專家孟凡民、產科主任武海英、超聲科副主任王睿麗,經驗豐富的護士孟照嶺、劉子楊,以及應邀前來的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國內著名先心病介入專家泮思林教授等專家嚴陣以待,為手術做好了充分準備。

調皮寶寶的意外插曲

萬事俱備後,調皮的小傢伙卻給專家們開了一個玩笑,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兒一直背部朝外,無法順利進行手術。在超聲引導下,專家嘗試用手法輕推孕婦肚子,幫助寶寶調整到合適的體位。與此同時,安排醫護人員陪伴孕婦在手術室走廊裡“散步”。

1個多小時後,寶寶終於配合地轉過身,正面朝外,體位符合手術要求。

隔著媽媽的肚皮為胎兒手術,聽起來像“矇眼”操作,但實際上,超聲影像是手術醫生的眼睛。穿刺針從哪裡進入孕婦的肚皮,穿過子宮進入宮腔,每一步都需要超聲醫生豐富的經驗和精準的判斷。

1毫米,2毫米,穿刺針緩慢前行。從準媽媽肚皮到胎兒心臟,幾釐米的距離,成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1秒鐘,2秒鐘,時鐘滴答作響。從開始麻醉到完成手術,41分鐘的時間,成了世界上最漫長的跋涉!

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超聲專家王睿麗、劉琳應用超聲引導,範太兵、泮思林、武海英等專家精準操作,穿刺針準確地穿過媽媽的腹壁、子宮、羊膜腔、胎兒胸壁、胎兒心尖、右心室,到達右室流出道。

隨即,專家們將導絲及擴展球囊準確送達近閉鎖的肺動脈瓣,成功擴開了近閉鎖的肺動脈瓣膜。霎時,所有器械迅速撤出。

專家團隊的視線凝聚在了超聲屏幕上。胎心的動態,左右著他們此刻的心跳。

“胎兒心率正常,肺動脈瓣張開,經肺動脈血流明顯增多,三尖瓣返流減輕。”

手術成功了!輕快的掌聲在手術室內響起。

幕後揭秘

高難度的手術,離不開醫患彼此的信任

醫患相互信任和支持

為媽媽腹中的胎兒做先心病手術,在全世界都是最高水平的技術,在國內只有4例,整個華中地區此前沒有先例。

手術是在患者郭女士和家人強烈要求下開展的。

就在3周前,郭女士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做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發現胎兒患有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右室發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

這意味著胎兒血液循環系統異常,如果心臟停止發育,孩子很難有機會出生。果然,經3周觀察後,胎兒右心室幾乎停止發育。

如果不馬上手術,胎兒的心臟會變成單心室,出生後無法進行雙心室矯治。另外,嚴重的三尖瓣返流可能導致宮內胎兒水腫和死亡。

懷著一線希望,郭女士和丈夫找到範太兵主任。範太兵聯繫超聲專家劉琳會診發現,心臟病變已危及胎兒生命,在超聲引導下,經母體穿刺實施“胎兒介入手術”,或有保胎希望。

可是手術談何容易?胎兒的整個心臟僅有杏仁大小,在那個狹小空間裡面手術,難度極大。而且,手術介入導絲想要達到胎兒心臟,必須要先後穿過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胎兒心尖等十幾層隔膜……期間稍有偏差,就會導致手術失敗。

手術難度極高。整場手術的手術器械,僅是15釐米長的穿刺針、頭髮絲粗細的導絲和米粒大小的球囊。由心臟中心專家藉助超聲科專家的“眼睛”,找到胎兒心臟病變位置,一針到位。

稍有閃失則胎死腹中,需要引產。

關鍵時刻,郭女士和家人把信任交給了手術團隊。

高超技術為同類先心病手術帶來機會

手術團隊沒有辜負信任,集中優勢力量,付出了全部智慧與技巧。

術後2小時,複查心臟超聲顯示,胎兒心包積液完全消失,再次確定手術成功。

術後第三天,郭女士就出院了。目前,胎兒的心臟跳動正常,小傢伙將在媽媽腹中繼續發育,迎來新生。專家團隊還將繼續密切觀察胎兒發育情況。

給未出生的胎兒做手術

範太兵介紹,胎兒的生命非常脆弱,心臟經不起多次穿刺,最好能夠一次成功。此次手術穿刺目標位置實際不是右心室,而是狹窄的肺動脈瓣膜,目標更小,難度更大。不僅如此,肺動脈瓣膜和右心室還有一定夾角,

胎兒體位稍有改變,穿刺角度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刺破胎兒大動脈,造成胎兒死亡的嚴重後果。

據瞭解,先心病位列出生缺陷首位。去年公佈的一份先心病現狀大樣本調查顯示,中國胎兒先心病發病率為7.4‰。其中,肺動脈瓣狹窄發病率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8%~10%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為同類疾病胎兒帶來了生存機會。g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