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位獲獎原因亮了:將創新與氣候納入經濟模型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两位获奖原因亮了:将创新与气候纳入经济模型

北京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學者William D. Nordhaus(威廉·諾德豪斯)和Paul M. Romer(保羅·羅默),以表彰其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的研究領域做出的貢獻。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两位获奖原因亮了:将创新与气候纳入经济模型

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William D. Nordhaus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1963年到1973年,他在耶魯大學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此後,他還獲得耶魯大學政治學協會證書、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两位获奖原因亮了:将创新与气候纳入经济模型

William D. Nordhaus

Paul M. Romer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他在197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並於1983年在該校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被《時代雜誌》選為1997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2016年,他出任經濟學領域中最有影響力崗位之一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一職,2018年1月辭職。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两位获奖原因亮了:将创新与气候纳入经济模型

Paul M. Romer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全名為“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這個獎項實際上並非來自諾貝爾本人的遺囑,而是由瑞典國家銀行(Sveriges Riksbank)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出資增設。

諾貝爾經濟學獎仍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與諾獎其他獎項遵從相同的規則。自從1969年以來,已經有76位傑出經濟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章正面是諾貝爾本人的頭像,寫有“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萊德·諾貝爾,1968”,背面則是銀行的標誌。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與諾獎其他獎項一樣,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684萬元人民幣),由瑞典國家銀行出資。如果獲獎人超過一位,獎金則由他們均分。

2018年經濟學獎頒獎詞:

將創新與氣候納入經濟模型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两位获奖原因亮了:将创新与气候纳入经济模型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William D. Nordhaus和Paul M. Romer,以表彰二人將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相結合。

瑞典皇家學院決定將2018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士中央銀行經濟學獎授予如下兩位經濟學家:

威廉姆.D.諾德豪斯,美國耶魯大學

論文題目:《將氣侯因素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

保羅.羅默,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論文題目:《將技術創新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

威廉姆.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設計出一些方法,來解決我們目前關於創造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最基本以及最緊迫的問題。

經濟學的核心是管理稀缺資源,自然環境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我們的知識體系決定我們將如何處理這些制約因素。今年的兩位獲獎者通過構建模型來解釋市場經濟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大大拓展了經濟分析的範疇。

技術創新:保羅定義了知識是如何成為長期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當經濟每年都有幾個百分點的增長並且保持數十年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將隨之發生劇變。之前的宏觀經濟強調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是並沒有展示經濟政策和市場條件如何決定技術變革,保羅通過演示經濟力量對公司願景的管理,進而產生新的創意和革新這種方式解決了上述問題。

1990年,保羅的解決方案公開出版,奠定了現在的經濟內生增長理論。該理論是概念化的,同時也非常實用,因為它解釋了創意與其它產品之間的不同,並需要特定條件才能在市場中茁壯成長。基於保羅的理論,目前已有大量關於鼓勵新思想和長期繁榮的法規政策正處於研究中。

氣侯變化——威廉姆的研究結果是關於社會和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威廉姆已決定開始研究這一主題,因為當時科學家們擔心化石燃料的使用導致氣侯變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成為第一個創建綜合模型的人,這一模型即是描述經濟與氣侯之間全球範圍內相互作用的定量模型,該模型整合了物理、化學、經濟學理論和實證結果,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於模擬經濟氣侯之間的演化以及檢測氣侯政策干預的後果,比如徵收二氧化碳稅。

保羅.羅默和威廉姆.D.諾德豪斯的貢獻是一種方法論,他們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技術創新和氣侯變化的原因及後果的基礎見解,今年的獲獎者並未提出確鑿的結論性答案,但他們的研究結果使我們更易於回答如何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

相關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構思維方式,

AI+時代,讀互聯網思想(wanging0123)

聯繫方式: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