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孩子經歷比名字更重要,付出比給予更重要!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因為家長不給孩子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所以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了挫折。

生活中,我們應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幫忙。家長不要喊孩子起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到點睡到點醒,一旦醒來就不要再躺下。多教孩子多家務,會收拾房間、會做飯,大家的事情搶著幹,在集體生活中的事更要搶著看,這樣的孩子到哪都不吃虧。

嬌生不能慣養,要讓孩子經歷風雨多見世面。比如孩子哭鬧著要買某一個玩具,說好給買小的,他看上大的,無理取鬧,就不要滿足他,讓他哭鬧,直接走,讓孩子自己追上來。如果孩子在外面打人,讓孩子自己去道歉,不要幫孩子道歉。

家長朋友,孩子經歷比名字更重要,付出比給予更重要!

獨立必須自主,從小身中苦中不知苦,將來才能少吃苦。今天的孩子將遇到巨大的適應社會的問題,教育的問題就凸現出來,研究生拿在家吃膨化食品,什麼都不幹的很多。還有膽小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就是從來沒有自己做事的感受,他就變得膽小。讓孩子自己的做事,不要不放心!

自作必須自受,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不要為孩子擔責。不要讓那些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任何好處,讓他學會和你好好商量,好商才有好量。比如孩子以“絕食”要挾,你只喊他“三聲”。他還不來,把所有剩飯剩菜處理掉,把冰箱清空掉!孩子餓了喊你給他做飯,不要滿足他!等他去冰箱自己找吃的,什麼都沒有。就餓到第2天早上吃!沒有任何理由去嬌慣孩子,孩子以後會無法無天。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爸爸如何讓孩子懂得什麼叫責任。說的是,有個男孩因為調皮打破了學校的玻璃。爸爸來學校說“玻璃是你打破的,應該你自己賠!我先借你錢,你必須還給我。”孩子說“等我長大了還。”“不可以,必須短時間內還給我。”孩子沒辦法,只要給鄰居割草賺錢,爸爸總是催“快點還錢,快點還錢!”他說“再等等,還沒夠。”後來,終於把錢還給了爸爸。這個孩子就是美國總統——里根。從小,爸爸就教會里根,什麼叫責任。

家長朋友,孩子經歷比名字更重要,付出比給予更重要!

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如何讓孩子來愛你?很多家長髮現,你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可是孩子依然不愛你。這樣的事例很多。

有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快吃完了,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可見,過分溺愛、無限的給予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其實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一個男孩說,晚上寫作業,看爸爸媽媽看電視很投入,就給爸爸媽媽喝茶。原本以為爸爸媽媽會誇他兩句。可他們卻說:“別想藉著倒茶的機會看電視,我們自己不會倒啊。去唸書,考一百分比什麼都強!”小孩子跟我說“再給他們倒茶,我就不是人。”

父母都知道要培養孩子愛心,培養孩子責任感。可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有愛心,有責任感呢?有兩句話很重要:1、享受你的兒子。對兒子說:“有兒子與沒兒子不一樣。”

2、欣賞你的女兒,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

1、培養男孩,要享受你的兒子,有事沒事對兒子說:“有兒子沒兒子就是不一樣!”這樣,兒子給你夾個菜、揉個肩就特別有積極性。兒子是什麼?是男人!“男”字怎麼寫?一個力量的“力”,頂一個田地的“田”,男人要有陽剛之氣。頂天立地,就是男人。所以,從小培養男孩的男人意識,媽媽一定不要太強,你太強孩子就弱了。

家長朋友,孩子經歷比名字更重要,付出比給予更重要!

你要做高山,孩子做小草,孩子就是小草;

你要做大傘,孩子做小雞,孩子就是小雞;

你做小草,讓兒子做高山,孩子就能長成高山。

你做小雞,讓兒子做大傘,孩子就能頂天立地。

這就是培養兒子的方法,培養男孩只能放養,不能圈養,只能使用,不能溺愛,慣子如害子。

2、培養女孩,要欣賞你的女兒,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

女兒是明天的愛心需要欣賞,在賞識中長大的女孩,愛人愛己。在指責中長大的女孩,勾心鬥角。所以,當女兒給你夾一口菜的時候,請和她說:“有女兒真好!”

會愛孩子,會用孩子,會誇孩子。會誇孩子的老人有孩子,會挑剔孩子的老人沒孩子。你們家想要幸福,老人一定要快樂。老人怎麼快樂呢?給老人一句話:“日出東海入西海,愁也一天,樂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這就是全家的快樂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